第136章

雍正王朝 二月河 1739 字 2022-09-18

下晚我去瞻仰了孔子问礼处,碑倒是很好,可惜碑亭却破坏得很厉害。我说罗兄,你在这里当知府,就不知道拨几文钱来修复一下吗?”

罗镇邦苦笑一声说:“你说的这些我都知道,还有周公庙和文庙的大成殿也早就该修了。可是,不瞒制台者兄,我是罗锅子上树——前(钱)紧哪!河南府的养廉银子,要说比起别的府来还多一些,我是从三品,每年可拿到六千。可是,各种花销应酬,什么地方不要钱?我还得留着养家糊口用,不能全花在那些风雅事情上面。要是没有火耗归公这一条,我这里每年至少有十几万的进项哪!”

李绂说:“镇邦兄,你也是个死心眼。洛阳是人文荟萃的地方,你从读书人那里募捐一些不就有了吗?”

不料,李绂的话刚刚出口,在座的人就都出来叫苦。有的说田文镜是专找读书人的别扭;有的说,他简直不把读书人当人看,叫我们和那些泥腿子一块去修河工,这不是丢尽了斯文吗?李绂听出了他们话里的牢骚,他不想掺和进来。再说,他也不想因为别人的几句闲话,就得罪了田文镜。便笑着说:“各位,请不要往下说了,再说就出格了。咱们今天出来饮酒,不就是要取乐嘛,老说这些丧气的话有何用呢?来来来,我为大家出一个酒令如何?”

李绂是客,他说了话,众人也不便驳倒,便只好随声附和。便听李绂说:“我来说一个‘无情对’,对上的,自然是赢家;对不上,那可只好请认罚了。其实这对联是很有意思的,上下联文意相关,这叫‘有情联’;反之,上下联互不相连,而对得又工整的,就是‘无情联’了。”

在座的都是文人,一听要作对联,当然是兴趣盎然。其中一位年轻人欠身一笑说:“李制台大名,小子早就闻知了,不知我能否一试?”

李绂看了他一下,见他还戴着秀才的头巾,便说:“自古英雄出少年,如何不能?我先自饮一杯为敬,请出上联。”

“欲解牢愁惟纵酒;”

李绂一笑说:“少年人,你哪来的那么多牢骚呢?”他略一思忖便答道:“兴观众怨不如诗。”又一笑解释说,“你的上联里那个‘解’字,和我下联的”诗“字,都是卦名,可卦象又不一样。这样对才算得上工,也才能叫‘无情对’。”

罗镇邦说:“我也来凑凑热闹:日将全昏莫行路;”

那少年应声答道,“萧何三策定安刘。”

李绂大吃一惊,叫道:“好,对得切!真是……”

一句话没有说完,那少年又说:“还可再对一句呢:”果然一点不相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