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6章 我是总统(上)

辛亥大英雄 河马散人 1764 字 2022-09-19

1930年5月5日,清晨。

随着中华民国第四任总统就职大典到来,很多国家都派出代表或特使前来观礼,大家都想亲眼看看这个笼罩远东上空近二十年的年轻人上台后,国家政策会不会有较大变动,所以这段时间情报部门不敢有一丝一毫的倦怠。还好,这样的日子终于到头了,封闭整整一年的终于拉开大幕,朱红色的城墙、金色琉璃瓦、汉白玉的石柱和拱桥都被装点一新,布局恢宏尽显泱泱大国之风采。

虽然民国总统府距离有段距离,但不妨碍杨秋恢复共和国风貌的决心。从延展而出,是和后世相同的国家〖广〗场,〖广〗场对面就是同样巍峨重要的国会大厦。在两个建筑中间点,一块高达数十米的方尖碑用厚厚红布包裹着,底座共分九层,全部使用汉白玉雕刻而成。后世每个人都知道那是什么,但现在很多受邀观礼的各国代表都指着红布窃窃私语,似乎想搞清楚里面的秘密。

唯一不同的,是城楼上没有国徽,前的大道被修改为从国会大厦前横穿而过,金碧辉煌的三朝皇城将彻彻底底成为国家博物馆,再也没有任何政治人物会待在那组高墙深院后面,天子和皇帝这些词汇从此将在中华大地陨落。

从半夜起,被杨秋点名的邱文彬和王庚就各自率领〖中〗央警卫101师和国卫队18旅将士将〖广〗场四周彻底封闭,只有手持特备通行证的人才可进入,连获准进入观礼的市民都需要接受检查。虽然繁琐严格,但大家都还比较合作,毕竟这是民国最重要的政治事件,可以说全国最重要的人物都在北京。

“仲恺、侠如。”

廖仲恺和李烈钧刚走上国会大厦台阶,就听到远处有人喊自己,扭头看去,汪兆铭和蔡元培正在门口招手示意。民党拿到教育部长这个位置已经不是秘密。虽然很多国社党员对这个安排不满,但蔡元培的人品和对待教育的态度,让这些不满很快烟消云散。

“还想去里面找你们呢。”南洋事件后,胡汉民等人因涉嫌串通莫斯科被捕。〖民〗主党〖主〗席章士钊被迫辞职。前共和党随着老一辈逐渐去世又找不到能继任之人,所以汪兆铭被大家推选为新任〖民〗主党〖主〗席。虽然大选以得票不足15惨败,但他脸上却看不到任何颓丧,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如果换个人还能争一争,但杨秋还是靠边站比较好。

“和仲恺商量黄河决堤的事情呢。别在这吹风了,一起进去吧。”李烈钧是四人中当之无愧的老大哥。寒暄两句带着三人一起向内走去,一路上不少人都向四位点头,连不少外国代表都亲自走来问好。

杨秋能大度的让蔡元培接任教育部长出乎〖民〗主党上下预料,这也让已经奄奄一息的〖民〗主党稍稍焕发了些生机,但四人也知道,后面15年他们恐怕一点机会都没,所以大选结束后,汪兆铭立刻在党内大会上很干脆告诫大家绝了心思。一心走下层路线,安安稳稳当好在野党,撇开〖中〗央加强对各省议会的监督。争取利用杨秋执政这段时间扩大省市级议会席位。

这件事他也没瞒杨秋,相反在见面时还全盘托出,没想到反而得到了很高的赞许。

阳光渐渐升高,大厦内外的人声渐如鼎沸。大家或寒暄,或关注各地民生,似乎总有意无意的避开某个话题,但目光却有总是在不经意间就看向远方。国家〖广〗场上挤满了瞪大眼睛首次观看总统就职和阅兵式的普通百姓,国会大厦内外更是冠盖云集,议员、zf官员,各省市代表。学生代表,观礼嘉宾还有那串闪闪发光的将星。记者们为抢个好位子,早早将大厦两旁堵死,只留下〖中〗央铺着红地毯的狭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