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8:胆大的决定

这个方案的确是太过于大胆了一些,航空兵在明明有能力击沉所有的日军军舰的时候,却偏偏放走了大量的日本海军军舰,虽然邓浩洪没有明说,可蒋百里好歹也是在参谋界混了那么久的老油条了,什么样的想法能瞒得过他?

现如今帝国海军正在迅速的扩张着,人员方面的储备液比较的充足,这一点还要感谢之前的练兵计划,即练一带一,只要有足够的装备,现有部队的规模瞬间就能够扩充一倍,而在接下来的一年内,人员储备也将会随之增加一倍。

这样的好处在于,无论什么时候,都不可能会缺少人员,因为海军军舰的建造周期大多在几个月到两年之间,在这段时间里,也足够他们去熟悉各自的军舰,然后再用一定的时间去形成战斗力。

可即便如此,军舰的数量也依旧无法满足海军现在的需求,海军那边为了能够尽快的培养更多的人才,更是别出心裁的搞出了一套全新的培训方案。

而通过这种方案培训出来的海军士兵,其战斗力也可以得到很大的保证,往往一名新兵在上舰之后一年之内,便会拥有即战能力。

对于步兵来说,这个时间周期有些长,但是对于海军来说,这个时间已经是相当的短了,不可能比这个更短。

而这个方案就是分为两步走,第一步是招募有文化的青年人才进入海军学校进行文化理论的学习,在那里经过半年的速成学习之后,这批学员将会被分配到各个军舰上进行服役,也就是后面的那个带一。

每次服役的时间为两个月,两个月后,会调换另外一批新人上舰学习,而这些调下来的士兵则重新回到军校去总结自己的问题,经过两个月之后,则继续回到军舰上去学习。

一般情况下,等他们完成这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新舰基本上也就下发下来了,接下来他们需要做的就是熟悉新舰的情况,尽快的让战舰发挥出应有的战斗力。

但是通过这种模式,却造成了一个尴尬的局面,即培养新人的速度过快,而能够上舰的士兵却又很少,主要是因为军舰的数量根本不足以安排下所有的新兵。

所以,这也就造成了海军军校里只有成绩排名靠前,在上一次登舰表现靠前的人,才能够按照规定继续上舰学习,并且优先分配服役。

可即便是如此,海军军校那边目前也囤积了不少的优秀士兵,其中光是完成了两次登舰实习的新兵就有差不多四千人之多。完成一次登舰学习的也有六千多人,而那些还没有来得及登舰的,则有近万人之多。

而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就是因为海军部那边充分的学习了流水线的生产模式经验,在海军这边也同样的实行了流水线式的培养,即炮手只学习炮手理论,也就是一门炮需要多少个人来负责,这几个人就只学习这一门炮的相关知识,你是搞后勤的,那就只学习搞后勤,你是损管的,那就只学习损管。

这样的学习无疑是枯燥无聊的,用长达一年的时间去学习如何开炮,如何调整角度,如何测算定位,这又怎会不无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