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大破匈奴

却说,另一头率“天罡军团”“地龙军团”两大军团共计六万大军齐入西羌,增援羌族。大军一到,就受到了羌族百姓的热情款待。

羌族上下也一扫原来的烦忧,各个士气高涨,信心百倍。“天威神将军”的到来.让这些生怕灭族的百姓,人人都燃起了新的希望。

匈奴是中国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其族属尚无定论,主要有突厥、蒙古等说。无文字。战国末,带扰掠秦、赵、燕北边,三国相继筑长城以拒之。冒顿单于在位(前209~~前174)时,统一各部,建立国家、统有大漠南北广大地区。老上单于(约前174~~前160)时,匈奴势力东至辽河,西越葱岭,北抵贝加尔湖,南达长城,成为历史上第一个草原游牧帝国。汉初,匈奴不断南下侵掠。公元前200年,围汉高租刘邦于白登山(今山西大同东北),遂迫汉朝实行和亲,且岁奉贡献,并开关市与之交易。然而,匈奴仍屡屡背约南侵,成为汉朝一大边患。汉武帝时国力强威,曾3次(前127,前121,前119)大举出兵反击匈奴,匈奴势力渐衰。汉代,匈奴由于天灾、人祸及汉军的打击,发生过两次分裂:一次是公元前57年左右出现的五单于并立局面。结果是公元前53年呼韩邪单于归汉,引众南迁徙至阴山附近。公元前36年,汉西域副校尉陈汤发西域各国兵远征康居,击杀与汉为敌的邦支单于,消灭了匈奴在西域的势力,公元前33年,汉元帝以宫人王嫱(昭君)嫁呼韩邪单于,恢复了和亲。另一次是王莽篡汉后,匈奴的势力有所发展。但到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匈奴日逐王比被南边八部拥立为,袭用其祖父呼韩邪单于的称号,请求内附.得到东汉允许,匈奴又一次分裂,成为南北二部。

南匈奴屯居朔方、五原、云中等郡。

此次匈奴南下攻打西羌,领兵元帅是匈奴的名将甘栾。不过甘栾在攻打西羌的战斗中被羌族死死的给卡在了族外,一个月中并无任何值得炫耀的战功,也没有什么建树。匈奴单于大怒,立刻摘了甘栾的元帅头衔,命新任的左贤王阿拉达领兵十万前去支援。

阿拉达是匈奴单于的叔叔,为人狡猾多智,极富有才干.是匈奴单于最粗的一根臂膀。

阿拉达人马点齐,辞别王驾,出了番城。一路旗幡招展,军令严明,大非从前出兵气象。

不数日,到了大寨,早有甘栾率领众将等一齐出营迎接,阿拉达进营坐下,众将参见已毕,甘栾已有谕旨降职,缴上元帅印,退居监军之职,阿拉达带来十万人马一并编入队伍,共计十五万大军。

甘栾一面摆酒,替阿拉达接风,一面犒赏三军。

席间,阿拉达问甘栾道:“甘将军奉我王之命征南,起先还听了才报捷频传,怎么到后来懈弛了军务,只是观望,并不进攻,不知是为何?”

甘栾道:“回贤王,并非末将敢于停兵不进。一来,羌族战士的抵抗过猛,他们各个都手拿利刃,身穿铠甲,装备都精良了不少,强攻只会增加伤亡;二来西羌姜昆是一员宿将,他的长子姜庆也是智勇双全,他们坚守领地,就是不出战,任凭我们百般骂战,他只佯佯不睬。末将亦无可奈何,所以在下就打算先寻找战机,等时机一到再做打算。”

阿拉达听说,点一点头道:“这也怪你不得了。羌族也是草原上的民族,他们以箭称雄,若是死守,他们的箭确实可以给我们带来一些麻烦。”

突然,“报!”一个探马的声音由帐外传了进来。

阿拉达挥手让探马进来。

探马躬声禀报道:“汉人的人马已经来到了羌族,在离我军以南的三十里处安营,人数大概六万人。”

阿拉达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便高声叫道:“先锋听令。”

吴奇上前打拱道:“末将在此听候调遣。”

阿拉达道:“你可自带本部人马,于今夜二更时分,悄悄赶对方汉人的军营,趁汉人远来不及防备,强行攻打,便宜行事,万事小心在意,本王这里随后就会让士兵前去接应。”

吴奇领令而去。阿拉达又点族中勇士幸力、哈狼、石庆龙、石庆豹,“各带兵三千,前往汉人营寨接应吴奇,只要汉人一中计,诸位就分兵包抄攻打,不得有误。”

四将答应.领令而去。

却说,那庞统在羌族受到了强烈的欢迎,为此羌族还刻意举行了一个小型的欢迎宴会,来款待他们。

庞统吃饱喝足后,就在帅帐中思考着破敌妙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