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南方 第八十五章 风云(1)

朱慈烺此时已经在淮安附近的清江浦附近了,并且易装潜行,已经把刘泽清所部的设防驻军情形,摸了个不离十。

清江浦此处是漕运要隘,往北还有拦马河、六塘河,沂河等河流,更是连接运河北上的重要渡口。在清朝,这里是漕运总督的驻所,在明朝这里也有皇家仓库和千户卫所捍卫平安,因为运河水力不足,北上的旅客商人禁绝乘船,只能由漕船继续北上,而普通人就只能在清江浦改为坐车或是骑着骡马北上,所以这里是十分要紧的转运渡口,光是街市就有二十多里长,在那时,整个中国怕也没有几处处所比这里更加富贵了。

朱慈烺到时,正是傍晚时分,暮色低垂,缓缓沉降下去的太阳如同一个硕年夜的红球,把四周的残云映射的十分漂亮,他穿戴松江布做的长袍,头顶折上巾,手中一柄象牙柄的折扇,身边是王源等几个护卫,在二十里长的富贵长街上信步而行,象足了一个负喧闲转的富家公子哥儿。

“爷,瞧这儿?”王源晃动着他硕年夜的脑袋,龇牙咧嘴的道:“咱们在山东就下船,一路潜行过来,处处都是饥民,处处是流贼和官兵轮着祸害,整村的人被屠了也不奇怪……看这儿,哪里象是乱世,十足的太平盛世么。”

这一回向来缄默寡言的任尚也是点了颔首,接话道:“可不是晋、陕、豫、鲁,还有关外,都打成什么样了,打死的饿死的真不知道有几多,怎么这南边就这么太平?听就徐州也还有土贼流民,隔三四百里,就这么富足”

倒也难怪他们惊诧,清江浦这里不可是南北漕运中心,也是南北货物的集散地和批发转运的超等市场,很多北方货物在这里上船,直下南京,或是由水道一直向南,直到泉州为止。以生在北方,或者是生长在北京的武官和政治人物来,如果不出京都,或是没有涉足过南方的话,很难叫他们相信,现在中国的贸易有何等发财,而民间收入又是何等的茂盛富足

崇祯年间,银价起而铜价落,苍生日子尚不算太好过,在隆万开海刚兴起的时候,年夜量的中国货物出去,再换回年夜量的白银,整个民间的物价极低,几分银子就能买只鸡打打牙祭,直到百年之后,民间的苍生还在怀念万历年间的日子和物价……起来好笑,在正经的史书上,万历年间可是黑的不克不及再黑的苛政,是明末乱世的开端呢。

“这们还不懂呢。”朱慈烺晃晃折扇,笑道:“清江这里算是一个内陆货物的转送点,到了南京,苏州、常州,那才是有钱的地界,老苍生都不种田,每天纺半天布,或是种十来颗桑树,养些蚕,赚的银子就尽够使了。”

王源咋舌道:“怎么他们就这么富?”

“天底下可不止年夜明一国,他们没有丝绸,也没茶,也没瓷器,”朱慈烺笑吟吟的,眼光也是看向南方,“就这三样,咱们年夜明就把银子给赚饱了。神宗皇爷的时候,一个叫西班牙的国家派在南洋的总督是这么的:要是年夜明天子愿意,他能把年夜明的海船一路排到马尼拉去”

王源问道:“马尼拉在哪儿?”

有人插话:“连这也不懂?就是在吕宋那边吧,万历年间听那儿有银山,神宗皇爷还打主意来着。后来才知道,是泰西人把世上的银子先攒到那儿,再拿银子来买咱们年夜明的货物。”

“怪不得南边的人卖生丝茶叶就有这么年夜的生发”

“他们的土地也肥饶,一亩地最多能产六七石粮,陕北那儿,一亩地有时候半石也收不上来。唉,北人命苦。”

“天冷的邪乎,又不下雨,十年九旱,这他娘的也真邪了”

一群护卫都是北方人,这会子虽然是刚脱年夜难,来到这南边的富裕地界,虽然开眼,心里也满不是滋味。

朱慈烺也是敛了笑容,这北方是年夜气候的毛病,固然,人治不可的因素也很强,现在北方土地也是丢光了,什么也是白搭,不如暂且不它,等将来重回北方,总会慢慢解决失落这个年夜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