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穿新作《皇后之路》试阅

何处金屋可藏娇 那那 6597 字 2022-09-20

发新文之前,先说个通知,今天才看到有位朋友帮本文制作了一个v,在土豆上搜索何处金屋可藏娇可以找到。非常感谢友情制作的若荼靡同学。鞠躬。

=============================

当时宫女在,闲坐话昭宣。

新文是汉武之后,昭宣时代的故事。

以下为1-4章。

第一章路人的穿越第一天

低矮的屋檐,妇人的痛哭,鼻间是浑浊而难闻的空气。王蘅君清醒过来,整个人就是一愣。

“阿蘅,你可算是醒了。你说句话啊。”有人扑了过来,抱着她痛哭。

王蘅君晕晕的,看着眼前被生活操磨得憔悴的妇人,怀疑自己仍在做梦。

“阿蘅,你怎么了?”妇人见她不理会自己,抱住她摇晃道,“别吓唬娘,你和娘说说话啊。”

这一摇晃,王蘅君顿时头晕目眩,一种呕吐感自然而生。在紧闭眼睛,祈求“醒过来”无效后,王蘅君只得先开口抢救自己濒临崩溃的身体,她忙说道:“娘,别摇了。我头晕。”

声音一出口,王蘅君立刻欲哭无泪地发现,自己的声音竟然变清脆了,再一看手脚,细细小小的,全没了一个二十岁女孩应有的样子。

无数穿越小说的熏陶,在此时发挥了作用,挽救王蘅君同志于晕眩之中,让她在第一时间领悟了自己已经成为了穿越大潮魂穿军团的一员。

“你头晕?”妇人立刻起身,走到旁边的桌上,把桌上的一个碗端到王蘅君面前,说道,“来来,快喝了这个。这是刚刚大仙给的,说等你醒过来之后喝一点,就肯定百病全消,身体健康了。”

王蘅君看着那浑浊的液体,以及其上飘浮着的黑色不明物体,身为实习医生的她脑子里立时蹦出种种显微镜下张牙舞爪的细菌以及躺在病床上的重金属中毒的病人形象,感到胃酸一阵翻腾,她讪讪道:“那个,娘,这是什么?”

“符水啊!很灵的。阿蘅乖,快喝了它。”妇人说这话时,还对着她慈爱一笑,露出了一排黄牙。

王蘅君不得不满脸黑线的承认,她的穿越运气实在不佳,这个村妇的娘,看来还是属无知的。她只得往后挪了挪身子,说道:“我忽然觉得头又不晕了。想吃饭。”

妇人听女儿想吃饭,心中一酸,她忙道:“好,好。娘这就去给你做饭。”她把那碗符水放到榻旁,叮嘱道,“娘去做饭,你赶紧把符水喝了。”

王蘅君啄米鸡似的点头,待妇人一走远,她立刻端着那符水走到角落,悄悄倒了。看着符水被凹凸不平的泥地完全吸收,自己的肠胃避过一劫后,王蘅君松了一口气,开始整理思路。

她,王蘅君,某中医大学五年级待毕业生,一闭眼前还在某中医院的住院部办公室狂抄病例。再一睁眼后,已经变成了一个疑似五六岁的小女孩,生在某年代不明的贫困家庭。

“一闭眼再一睁眼,过去的不是应该是一宿么。怎么我的上一辈子就这么没了呢?”王蘅君一边咬牙切齿地诅咒着贼老天,一边向外走去。她是个对自己人生极有主见的女孩,虽然这突如其来的穿越未免让她心中慌乱,但正是因为如此,她更坚持要尽早了解周边情况才行。

方才那妇人也不知到哪里去了,王蘅君出了房门,在用竹篱笆围着的院子里逛了一圈。这家的房子跟从前她随医院的老师们送医下乡时见过的贫困户家差不多破旧,极目远眺了一下附近,想对该家庭的财富水平做个相对比较。谁知,脑袋才往左一转,就看到左侧两米外的邻居家门口,自己新出炉的娘正在点头哈腰地从邻居家中出来,口中不住地冒出感谢之辞。

妇人转回家,看到女儿呆愣地站在院子里,忙笑着走过来,将手心上的一把米展示给女儿看,说道:“阿蘅饿了吧。娘马上给你做米粥吃。”

王蘅君这时才明白,妇人家中早已无米下锅,为了她方才随口一言,却是腆着脸皮找邻里借米,她一时有些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只得默默地跟在妇人身后,心情复杂地看着她淘米,做粥。

热腾腾的米粥出炉后,妇人享受般地深吸了一口气热气,用勺子把锅里舀了个底朝天,整出一碗白粥,往里面洒了点盐粒和葱花,算是大功告成了。她将碗端到王蘅君跟前,冲她一笑,说道:“阿蘅,来,吃粥。”

这一次,照样露出了一排黄黄的牙,但却已不再王蘅君感到惊吓。她鼻子微酸,哼哼了两声,便低下头喝粥。粥有一种淡淡的咸味,她口舌才沾上一点米粒,就觉得肚子仿佛造反一般,一种恐慌性的饥饿冲击而来。

天啊。这小不点的身体到底饿了几顿啦。怎么这么难受啊。

在这种饥饿感的逼迫下,王蘅君飞速地往嘴里扒粥,完全破坏了惯有的淑女形象。当大半的粥都进了嘴里,感觉那种恐慌性的饥饿消失,身体终于舒服了些。

她抬起头,看向那妇人,见她正舔着唇,显然也是饿了。王蘅君这才意识到,妇人可能比自己饿了更久。

“娘也饿了吗?”王蘅君将碗推到妇人跟前,说道,“剩下的给娘吃吧。”

“不,不。娘饱着呢。阿蘅吃。”妇人忙转过脸去,推拒道。

“可是阿蘅已经饱了。这些不吃会浪费的,娘。”王蘅君用调羹舀起一勺粥,站起身,送到妇人嘴边,说道,“娘吃点吧。”

妇人此时也明白了女儿的心意,她眼中含泪,咽下了那口粥,哽咽道:“阿蘅,都是爹娘没用。害你饿肚子。你失足落水,我们也没钱医治,还好你命大。还好你命大。”说着,她又抱住王蘅君嘤嘤哭了起来。

她这么一哭,倒是让王蘅君明白了之前那位阿蘅魂魄离体的原因,原来是失足落水而亡。她正手忙脚乱地安慰眼前的娘亲。一个大约十岁上下的男孩子抱着一只白羽鸡走了进来,跟在他后面的是一个相貌中正的男子。

男子一见门,见她们娘俩哭成一团,便开口询问道:“阿蘅她娘,出什么事了?怎么哭成这样?”

妇人听到男子的声音,立刻跳起来,冲男子大声骂道:“你还知道回家啊你!你怎么不带着你的鸡死在外面呢?”她边说话,边冲向那个男孩子,拽过白羽斗鸡就要往外扔。

男孩子手上一空,却也不慌张,仿佛是见多了这种场面,只默默走到王蘅君,转而把她小小的身子抱在怀里,不住安慰道:“阿妹莫怕!阿妹莫怕!”于是,王蘅君知道,这位大概是自己的哥哥。

“干什么干什么!”男子一看她去动自己的宝贝鸡,立刻红了眼,冲上前去将鸡抢回来,骂道,“你疯啦?没事找我的百胜撒什么气?”

“什么没事?王奉光!你一出去斗鸡就是十天半个月,到底知不知道家里已经好几天没米下锅的?知不知道阿蘅前几天落水,差点没命?你除了你的百胜斗鸡,你还知道什么?我怎么会嫁给你这样的窝囊废啊我?”妇人死命地捶打丈夫。

丈夫吃不住疼反手一推,将她推dao在地上。落到了地上后,妇人干脆盘腿坐在院子里,大声哭闹道:“我这是造了什么孽啊?怎么就嫁给你这种人了!你怎么就不能老老实实下地,给我们娘儿仨一点活路啊。”

王蘅君在现代的父母俱是大学教授,夫妻俩从来都是和和气气的,有什么问题都是谈话解决,何曾见过这般场景,不由得愣在了当场,只能看着他们夫妻俩闹腾到鸡飞狗跳。

穿越了,但不知穿越到了哪朝哪代,不知道皇帝是谁,不知道今后有什么历史作弊器在等待。

穿越的第一天,王蘅君缩在哥哥的怀中,看着今生父母的互相厮打,发呆发愣发傻。

第二章家徒四壁,卖身为婢

“阿蘅,帮娘打点水来。”推磨推得累了,妇人停下手,对身边正拿着树枝画图的女儿嘱咐道。

“好。”王蘅君点了点头,乖巧地一路小跑到厨房,给姜氏舀了一杯水。

穿越到这个贫困家庭已经有一个月了,王蘅君也基本了解了自己现在的处境。她在这个时代的名字也叫王蘅君,爹娘惯唤她阿蘅。这个称呼,经常让王蘅君想起《射雕英雄传》中那个为东邪所深爱的冯蘅。

她的家住长陵邑,家庭成员有,喜好斗鸡,经常性不回家的父亲王奉光,愚昧无知但勤奋养家养女儿的慈母姜氏,勤奋努力,爱护妹妹的正太好哥哥王舜,以及母亲姜氏肚子里即将出生的弟弟or妹妹。

今天,哥哥王舜又上山挖野菜了,她与娘就在家里帮邻居刘爷磨豆子,赚半袋豆子。

什么?身为穿越人士,这一个月来有没有做出什么光辉业绩?

不好意思,作为一个文科生,高中物理化学生物等已经全部还给老师多年,造玻璃造大炮等各项男主穿越必备发明,基本没有希望。

至于说,回眸一笑百媚生,迷倒帝王将相万万千的女主系路线。想来也不是一个五岁女孩的style,更何况,这个五岁女孩的长相怎么看也没有倾城倾国的潜质。

那么,这一个月,王蘅君小同志到底做了什么呢?

第一是糊口,第二是糊口,第三还是糊口。

王家实在是太穷了。穿越的第一天,王蘅君喝了半碗粥后,第二天、第三天都直接断炊,每天吃母亲姜氏和哥哥王舜从不知哪个犄角旮旯里挖来的野菜。在这种情况下,王蘅君根本无心再去做什么别的事情,光是每天想着怎么不让自己被饿死,就费去了这个小身躯的所有元气。吃不饱,穿不暖,饥寒交迫下她根本没力气多想什么,幸而如今已到了二月初,青草初发芽的时节在哥哥王舜的口中已经不那么冷了。

但是,王舜的这句话,却也让她发愁。看王家这个样子,一年内是很难有什么飞跃性性质的改变,那到了今年的冬天,她这单薄的身子能熬得过那寒冬腊月么?且不说寒冬腊月了,单是接下来青黄不接的三月,她怕也很难挨得过啊。要知道,饿死人的,一般都是这个时候。

如今,王蘅君已经完全理解当日姜氏冲着自己如今的父亲王奉光嚎叫时的那种心情了。作为王家的家主,这位王奉光同志实在是太不可靠了。十天半个月不见人影,家里家外的活全让老婆包办,自己只顾游手好闲,日日与一些浪荡子斗鸡走狗,让王蘅君也看得咬牙切齿。

现在还是冬闲时刻,可等到三月春分,地气动了,地里的活也就得忙起来了。家里就姜氏一个妇人,还怀了孕,哥哥王舜再老成也不过是个少年,而她自己……王蘅君看了看自己的小手小脚,再度长叹了一口气。她如今的身体实在太小,做什么都力不从心。这接下来的春三月,一家人真是不知道该怎么过。

“吱呀”一声传来,竹篱笆被人推开,王蘅君转过头,见是隔壁的郑奶奶。

“阿蘅她娘。”郑奶奶走到推磨的姜氏身旁,将手中的米袋递给她,说道:“这个你收下吧。”

姜氏因为推磨而脏了的手,此时也不好去接郑奶奶手里的米,只得巴巴擦了擦手,不好意思道:“郑婶,这怎么好意思。你看你这……”

“阿蘅她娘,你就别推了。”郑奶奶叹了口气,将米袋递给王衡君,并摸着她的头,对姜氏,说道,“那日,若不是你,老婆子已经一命归西了。老婆子这条命,总是比这袋子米要值钱些的。这些米送与你家,是感谢你救了我的命。”

王蘅君可没姜氏那么客气,她紧紧抱住那袋子米,这一小袋子,可以保得她七八天不用饿肚子呢。而且,这也是她日日盯着郑奶奶,赶着在她危难时帮把手的主要原因。

这个郑奶奶虽然寡居在家,可是却有个厉害的女儿,嫁了好人家,经常托人带米粮过来。郑奶奶的日子过得虽然寂寞了些,却比这里的街坊邻居都要富足得多。

姜氏与郑奶奶互相推搡了几次,终于将米收了下来。她去洗了手,给郑奶奶送上一壶茶汤,请她到院子里坐下。

“阿蘅她娘啊,那是怎么发现老婆子昏倒在地上的啊?”郑奶奶一坐下,就开口问道。

“不是我发现的。”姜氏笑了笑,回道,“是阿蘅回来告诉我的。”

“哦?这么说,我倒要好好谢谢小阿蘅了。”郑奶奶慈祥地摸了摸王蘅君的头。

“不止呢。”姜氏带着骄傲地口吻,说道,“阿蘅还教我怎么掐郑婶你的人中,怎么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