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试阅3

画堂春 多木木多 3531 字 5个月前

他从书院回来后,每天要去跟二叔读书。

未家二老爷是个沉默寡言的好好先生,少年时也曾文采风流,但因为家里一直拦着不许他出仕,渐渐的人就越来越沉寂,沉醉于书画山水之中,近年来也算小有所得,他的书画署名怪画叟,颇有一些文人雅士追捧。

二老爷对教侄子读书没什么兴趣,三天五天的给他布置几篇诗词书画,或是一篇文章,就放他逍遥。

倒不是二老爷看不上侄子的水平,未起宁从三岁起开蒙就师从大儒,不到十岁就去书院苦读,水平绝对是够的。

但未起宁未来是要走恩荫的道路的。

未家一直是这样。

往上数,未家老太爷就是恩荫出仕。但老太爷无心官场,做官做得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早早就借着老父去世的理由辞官归隐了。

但他虽然辞了官,家里两个儿子,也就是大老爷和二老爷仍可以凭恩荫出仕,就是需要掏一点点钱插个队。

未起宁之父未东来就是这样插队当上的官,并十几年没回过家。

到了未起宁这里,他同样可以凭其父恩荫出仕,虽然开头可能也是末流小官,但只要选对上司跟对人,升官就是板上钉钉的事,只要人不死,基本就是稳稳当当坐到归西。

二老爷当时也可以恩荫,虽然已经荫过他大哥了,但他们这一派的不管家里有几个孩子,想当官都可以当得上,大小不好说,但不会让人落空,再不然来个交换,你家子弟推给我,我家子弟推给你,既不违反朝廷王令,也提携了亲友,两全之美。

而二老爷当时,哪怕凭自己也是不愁做官的,他文采不错,人也机变,找个主官投书就行了,未家也不是无名无姓之族。

但最后他还是没能离开家乡。

因为老太太说大儿子已经不在身边了,一定要留下小儿子承欢膝下,要是小儿子也舍弃父母而去,就是不孝之人。

二老爷从此没动过离家的念头,老老实实在家里待了一辈子。

如今儿女渐大,书画的世界也任他遨游,他心中积郁才渐渐消了。

不过就算如此,二老爷也养成了一副万事不关已,事不关已不开口的冷淡性子,对未起宁等家中小辈都只是平平,只对自己的两女一儿才有好脸色。

未起宁昨天跑去捉鸭子,下午陪着几个妹妹用鸭毛绑毽子,一天没来见二叔。可今天他要出门找傅朋举帮忙找裁缝店做僧衣,还是不能来学习,只好一早来二叔书房门口站着,想告个假。

二太太刘氏昨天从老太太那里回来就叫齐家里人说了要做僧衣的事,还让陪房去外面找布坊订布。两个女儿也都收到了未来半年可能都要做僧衣的消息,都很消沉。

二老爷当然也知道了。

虽然刘氏和两个女儿要做僧衣,他不用做,但他心里也很不舒服,可孝字大过天,他也没办法去指责老太太,也不可能拿针去缝衣制帽,只能眼睁睁看着妻女受苦。

见未起宁来告假,二老爷问:“你不读书,去做什么?”

未起定与二叔也就是三年见十几次的缘份,对二叔的脾气性格着实不了解,只知道二叔不太讲情面,就规矩站好,答道:“侄儿与傅家两个哥儿昨日约好了今日要去拜访傅家叔叔,但今早想起昨日已玩了一日,不曾读书,今日有心留在家中温书,但因已经约好了,不好失约,就想先去与傅家兄弟道一声歉,讲明失约之事,再回来温书。”

二老爷一听就知道此言不实,他也是从年轻时过来的,这种推搪的假话一听就知道不对,这小子肯定是要出去玩。

二老爷懒得管,摆摆手:“罢了,既然如此,你就去吧。这书明日、后日再读也不迟。”

未起宁松了口气,揖了一回就退下了。

他出了二老爷的书房就赶紧往外跑,骑上马直奔傅家。

他到傅家不进去,站在墙外,让跟着的小幺进去喊傅朋举出来。

不一会儿,只见一个穿着一身白色团花山水纹的俊秀少年快步出来,一遛小跑赶到这里。

未起宁下马,与这少年击掌。

少年就是傅朋举,他笑道:“好你个小子,让人含糊说什么外面有个姑娘找我,吓得我赶紧跑出来,竟然是你小子。”

未起宁:“我怕说是我,你就要三催四请才肯出门,我说是个姑娘,你才跑得快些。”

傅朋举:“找我什么事?昨天捉的鸭子,你家里老太太、太太都喜不喜欢?”

未起宁:“喜欢着呢。尤其喜欢那鸭子毛,我扎了好几个毽子给妹妹们玩,本来还打算做羽箭,只可惜好毛没几根,只能等下回了。”

傅朋举:“何必等下回?我这就回去拿弓箭,咱们这就去河滩,那鸭子一年才来一回,等几日它们飞走了,那好毛可就等明年才能见了。”说罢回身就要跑回去取弓箭,被未起宁拉住。

未起宁:“今天不去猎鸭,我有事找你,你牵了马来,咱们出去找个远地儿说。”

傅朋举不解,但也依他,叫人牵马,两人并几个随从骑着马跑出了城,在城边道上停下。

往外就是一望无际的田野了,再远是河滩,天边一条水线青碧。

四下无人,随从们都站在远处,只有未起宁和傅朋举站在这里。

傅朋举:“现在可以说了吧?什么事还要跑这里来说?你不会是想带我去哪一家偷姑娘吧?”说罢奸笑起来。

未起宁摇摇头,沉重的叹了口气,说:“朋举,今日我找你到此,是将你看做朋友,今日我在这里说的话,实乃家事,若是你有为难之处,只管转身离开,我绝无怨言,但你听了以后,千万不要告诉旁人,不管是父母长辈,还是亲信丫头,哪怕是妻妾兄弟,都不能说。你能不能答应?”

傅朋举嬉笑的脸变正经了,他郑重道:“你拿我当朋友看,我也不是不通人情的蠢货。你在外读书,咱们虽见得少,但往常交往的人之间,我只当你是朋友,今日我在这里立个誓,今日不管你对我说什么,出得你口,入得我耳,但有第三个人知道,叫我不得好死!”

未起宁还是没说家里祖母折磨儿媳妇,只说家里要做一千件僧衣布施,他舍不得妹妹们动手太辛苦,想悄悄从外面找裁缝店做好再悄悄送进家里去。

未起宁:“我虽然出身在此,但早就出去念书了,到现在除了知道自己家门,就是知道你家门,别处都没去过,连哪里有可靠可信的裁缝铺子都不知道,只好来找你了。这虽是件小事,但我还是求你保密,绝不可叫别人知道。”

傅朋举确实不懂,布施这种事家家都做过,找裁缝店买也不是什么稀罕,为什么未家要悄悄买?

但他刚答应了未起宁,心里也把这事慎重对待,点头说:“这事交给我了。你既然不想叫人知道,我也不找我家常用的裁缝铺。这样,我叫我的奶兄去联系,多找几家,分散开来,这家三五百,那家三五百,凑一凑,够一千之数,如何?”

未起宁:“如此更好!”说罢就掏出银票,“这是僧衣的钱,你拿着,若有不够再来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