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第 61 章

“……”

皇贵妃去牵他的手:“好好好,不打,保证在外面不打你屁股,给足你面子。”

小家伙立刻警惕起来:“那就是回去再打咯。”

“回去脱光了打!”

小家伙灵巧的一闪身,躲到阿玛身后:“那我不回去了,我……我回慈宁宫去!”

他转身要跑,却被阿玛一只手就拎了回来:“走,跟朕去乾清宫。”

“不不不……”他又不傻,去乾清宫就意味着要开始读书。他抬起头来,看了看额娘,又看了看阿玛,权衡利弊,左右为难。要么被额娘打屁股,要么跟阿玛去读书。

额娘打屁股也就那么几下,咬牙忍过去也就结束了。可是阿玛上课那就是一上午,说不定回到承乾宫还是免不了一顿打。

小家伙举起双手大喊:“我选打屁股,我真的选打屁股。”

但他人已经被阿玛拎上了銮舆:“你没有选择的权利。”

胤祐跟着阿玛到了乾清宫,一路上都有些忐忑不安,想起软软的毛笔,脏脏的墨汁,还有凶凶的师傅,以及那些写不完的字帖和读不完的书本,整个人都处在一中极度惶恐的状态中。

康熙每日的行程都安排得很满,向太皇太后请安回来,他的第一件事就是前往上书房,检查儿子们的功课。

这两天上书房有一位新同学入学,那就是五阿哥胤祺,他情况比较特殊,其他几位兄弟自幼就多多少少会讲一些汉语,而他生长在宁寿宫,只会说蒙古语和满语,一点汉语都不会。汉族老师没法给他上课。

因此,康熙还专程为他找了个满文师傅教学。

胤祐跟在阿玛身后,来到了那个给他留下了巨大心里阴影的地方。

康熙来到正厅的主位坐下,让人去把太子以及其他几位皇子都叫过来。

胤祐规规矩矩的站在阿玛身旁,就像自己即将被考试那么紧张。

大家陆陆续续来到正厅,先是齐齐跪下给汗阿玛请安,然后太子站在最前面,其他四个兄弟依次站在他身后。

康熙问道:“太子昨日学的什么?”

“回汗阿玛,昨日学的是《礼记-礼运第九》前面一段。”

康熙点点头:“背一遍吧。”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

几位阿哥年纪不同,上课的进度也不同,但其他几人也都大同小异,只是康熙在对太子的要求更加严格,学习的内容也更加广泛。

即便如此,胤礽的学习态度一向很端正,不管任务多重,压力多大他都勤勤恳恳,下午的骑射课程也一点没有落下。对比其他几位兄弟的参差,太子真是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等生。

听着太子哥哥背书,胤祐一开始走进上书房的时候,那种紧张无措的情绪渐渐平复了不少。他感觉太子哥哥就是天底下最厉害的小孩儿,不接受任何反驳。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康熙点点头:“给你的兄弟们讲一讲,这一段说了什么。”

太子又接着道:“孔子说:大道施行的时代,以及三代英杰执政的时代,我都没能赶上,但我有志于他们那样的功绩。那个时代,天下为人们共有。选择有贤德的人,推举有才能的人治理国家。讲究诚信,维护和睦……”【注1】

小家伙一直看着他的太子哥哥,满眼都在冒星星。虽然听不懂他讲的是什么,但就是觉得他讲述经典的时候,那种自信从容又娓娓道来的状态太棒了,恨不得为他鼓掌。

大阿哥站在太子身后,脸上虽然还勉强维持着恭敬的神色,其实心里早已有些不耐烦。

皇子们的文化课程虽然包括《四书》和《五经》的全部内容,但《礼记》的学习始终贯穿整个学习阶段,并且是重中之重。

以康熙的要求就是每学习一篇,必须读一百二十遍,再背一百二十遍。

这个要求可不是人人都能做得到,比如大阿哥,让他习武摔跤、骑马射箭,再苦再累他也不会吭一声。但是让他背书那不就跟要他命一样,时常学了后面的就忘了前面的。

偏偏汗阿玛的抽查又没什么规律,今天或许考的是现学的内容,明天说不定就把一年前的内容找出来让他们背诵。

就是在这种高压环境下,皇子们的文化课再怎么差也差不到哪里去。

等太子讲完了,康熙脸上才露出了笑容,这个接班人培养得确实不错,至少从现在来看,他是很满意的。

而后,他又把目光落到了后面几个儿子身上。老五太小了,又被皇太后娇宠惯了,即便只是学习满文,也不见得有多刻苦。

关键还不能说,一说这小子回去就不高兴,他不高兴皇太后就不高兴,皇太后不高兴,康熙去请安的时候就要拐弯抹角的跟他求情,让他别把胤祺逼得太狠了。

一看到胤祺他就忍不住要把目光放在一旁的胤祐身上,这么一对比,至少老五还肯来读书,身旁这个恨不得有多远躲多远。

比起老五,老四就好太多了,虽然天资比不上太子,但贵在勤勉刻苦。就是这小子一副少年老成的模样,康熙总也摸不准他心里想什么,大抵只有皇贵妃能搞懂他的心思。

至于老三,他和老大一样,幼年都养在大臣家中,长到快读书的年纪才接回来。

但是他和老大的性格却截然不同,他在文化课学习方面展现出了非常高的天赋,小小年纪,《四书》、《五经》就学的比他的大哥还要好,康熙对他的学习还是很满意的。

因此,他今天后面这点时间,主要的考察对象就变成了大阿哥胤禔。

康熙将跟前的那本《礼记》随意那么一翻,翻到哪篇文章就算哪篇文章,问师傅:“《月令第六》学过了吗?”

“回皇上,已经学过了。”

康熙把书一合:“那就背这一篇。”

“孟春之月,日在营室……其帝大皞,其神句芒……”

大阿哥磕磕绊绊,总算是背下来了,但康熙对此并不满意,最后不仅罚他将这一篇文章抄写一百二十遍,连他的师傅也一并罚了。

检查完孩子们的功课,康熙还有别的行程安排,站起来就往门外走。

胤祐和胤祺两个小可怜吓得大气都不敢喘,《礼运第九》是什么?《月令第六》又是什么?算上脚指头他俩也数不明白,一百二十遍究竟是多少遍。

胤祺心想:“完了完了,自己迟早会有这么一天。”

胤祐倒是比较乐观,转头向大阿哥做了个加油的手势:“抄写这么多遍,手会断的吧。大哥你再坚持一下,手断了就不用再抄了。”

大阿哥现下已经一个头两个大,听到他的话差点一口老血哽在喉头把自己噎死:“你盼我点好成吗?”

胤祐吐了吐舌头:“我这不也是为你着想。”

“那我还真是谢谢你了。”

胤祺看到汗阿玛的背影消失在上书房大门外,立刻冲过去拉住胤祐的手:“好可怕,小七,读书好可怕,我不想读书呜呜呜”

胤祐给了五哥一个安慰的抱抱,笑得比哭还难看:“忍一忍,你再忍一忍。说不定,下一次就轮到你受罚了。”

胤祺:“……”

他俩抱在一起瑟瑟发抖,大哥坐在桌前唉声叹气。太子倒是一派气定神闲,走过来摸了摸胤祐的脑袋:“你怎么来了?”

小家伙抬起头来,冲着太子哥哥苦笑:“我不想来,我想生病。”

太子用眼角余光看一眼大阿哥,笑道:“哪有那么夸张,只要你用心去学,其实也没那么难。”

小家伙扑进他怀里蹭了蹭:“我害怕……”

“别怕,等你到了来上书房读书的年纪,你就去我那边,不懂的我教你。”

听到这话,在场其他兄弟都抬起头,望向这边。东边的书房那可是皇上专程为太子准备的,其他人不得擅入。

胤祐张了张嘴,正想说上哪儿不都得读书,他宁可跟大家一起,起码有哥哥们在,阿玛和师傅就注意不到他这个小不点。此时,魏珠却从门外急急忙忙的进来:“七阿哥,赶紧吧,皇上在外面等着呢。”

胤祐差点忘了,他是跟阿玛一起来的。尽管不情不愿,但他还是半推半就的跟着魏珠走出上书房。

康熙正背着手站在空地上,仰头去看那里立着的一面旗子。

胤祐看了半天也不知道这旗子有什么特别的,但是他愿意站在这里跟阿玛一起,看一面旗子看到天荒地老,那样就不用学那些晦涩难懂的课文了。

片刻之后,康熙低下头来,看到儿子两眼放空,一脸茫然的样子就好笑,问他:“你在看什么?”

小家伙回过神来,机智的答道:“阿玛在看什么,我就在看什么。”

这时候有小太监送上一本册子,康熙拿着笔在上面刷刷记两笔。

小家伙垫着脚张望,但他不识字,也不知道阿玛究竟写了什么。

父子俩回到南书房,正式开始了胤祐人生中第一堂课。课程内容很简单——一边认字,一边学习《三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