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第 90 章

天气越来越冷了,小家伙早上天不亮就得起来上课。

他睡不好,就总有些犯迷糊。李熹给他穿衣服的时候,他就一个劲儿的往床上倒。

李熹让他靠在自己身上,握着他的手穿过外袍的衣袖,笑着打趣道:“以后我不在了你可怎么办?”

这话也没经过脑子,就那么脱口而出,说完她就有些后悔了,小心翼翼的去看胤祐的脸色,生怕小家伙敏锐的察觉了什么,而后问她,不在了是要去哪儿。

可是,胤祐就像没听见似的,连眼皮都没有抬一下。忽然就自己站了起来,伸出小手,利落的穿过另一边的袖子。

“……”

李熹还没回过神来,胤祐便自己坐在了床边,弯腰去够自己的靴子。

李熹赶紧蹲下身给他穿上,心里七上八下的,不知道这惯会撒娇的小主子,今儿早上怎么莫名其妙懂事了。

连着好几天,胤祐都一改往日活泼吵闹的风格,坐在自己位置上一动不动。

整个上书房的兄弟都知道了他有心事,纷纷过来关心他为什么闷闷不乐。

小家伙看着大家,什么都不肯说。

其他人为了哄他,给他带了好多小玩意儿,吃的玩的什么都有,偏偏七阿哥看也不看。

后来,早上伺候胤祐起床的人从李熹变成了孙嬷嬷,李熹只负责晚上伺候他睡下。

出乎他们意料的是,胤祐竟然没有对此表示过任何疑问。

小家伙生活是很规律的,每天由什么人帮他做什么事,半点差错都不能有,但凡有一点改变,他就会敏锐的察觉,并且不停地问为什么。

可是这一次,他什么也没问。

皇贵妃早就发觉了儿子的异常,但她一直忍着没问,也没说。只是默默地把白露指派到他的跟前,想要渐渐地让白露取代李熹的工作。

事情就这样过了半个月,通过这半个月的观察,皇贵妃已经很肯定,而知早就察觉了什么,他只是不肯表现出来而已。

她专程将小家伙叫来自己身旁,搂着他问道:“宝宝已经好几天都不高兴了,这是为什么呀?”

胤祐抬起小脑袋,冲她笑了笑:“没有呀。”

这一笑,把皇贵妃看得心都要碎了。他儿子从来都是高兴了就手舞足蹈的大笑,不高兴了就嚎啕大哭,什么时候这么强颜欢笑过。

她抬起头来挥了挥手,对屋里候着的几个宫人说道:“你们都下去吧,把门带上。”

正殿中就只剩下了母子两人,皇贵妃摸摸儿子的小脸:“宝宝,你告诉额娘,你是不是知道了什么。”

“什么呀?”胤祐眨了眨眼,天真的问道。

皇贵妃也不跟他绕弯子,开门见山的说道:“关于熹姑姑的事。”

胤祐的小脸立时崩了起来:“关于熹姑姑的什么事?”

皇贵妃四村半晌,希望能能找到一些最缓和的词句来同他说这件事情,却发现,无论怎么说,总归就是李熹要走了,胤祐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

皇贵妃几不可闻的叹了口气,一想到那时候儿子崩溃大哭的情景,她真恨不得自己能替他伤伤心心的哭一场。

这时候,儿子却拉了拉她的衣袖,小声的叫她:“额娘,是不是熹姑姑就要出宫了?”

这话最后竟然是从胤祐嘴里说出来的,并且他在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没有哭没有闹,显得异常安静。

皇贵妃点点头:“是,她已经到了可以出宫的年纪。”

小家伙继续问道:“所以,上次她去慈宁宫也不是为了给乌库玛嬷送点心。”

皇贵妃再次点了点头:“她是慈宁宫的人,是老祖宗惦记着她,问问她的想法。”

胤祐毕竟是个孩子,如果说之前只是猜测,那么现在,他已经可以肯定,从自己记事开始,就一直陪伴自己照顾自己的熹姑姑,就要离开了。

小家伙抬起胳膊,胡乱的抹了一把自己的眼睛:“那很好呀,回到家,她也是个主子,有别人照顾她,她也不用照顾别人了。”

这话听得皇贵妃倒是有些诧异,从来没有人跟他讲过这些,他怎么知道?

小家伙很快就主动解答了额娘的疑问:“上次去郭罗玛法家知道的,舜安颜身边不也有许多人照顾他吗?”

皇贵妃惊叹于儿子敏锐的洞察力,又心疼他的懂事。

她一把将儿子搂进怀里,温柔的在他耳边说道:“宝宝,要是实在难过就哭出来吧。”

小家伙身子软在额娘温暖的怀抱中,轻轻的摇了摇头:“我不难过,我知道熹姑姑一直都在等着这一天,只要她高兴就好啦!”

“可是她出宫之后,就不能在你身边照顾你了。”

“没关系,我还有额娘,孙嬷嬷、赵诚,还有白姑姑。”

皇贵妃忍不住低头亲了亲他的脸蛋儿:“宝宝,额娘永远不会离开你,会一直一直陪着你。”

小家伙环抱住她的脖子,也亲了亲她的脸:“我也会一直一直陪着额娘。”

母子俩抱在一起,皇贵妃仍是担心他会难过,又说了些话宽他的心,哄他高兴。

没过一会儿,小家伙便自己提出来:“我要回房读书了。”

“去吧。”

等胤祐走后,皇贵妃还是放心不下。她的儿子她最了解,这小家伙极为重感情。他虽然是真心实意愿意放李熹离开,但肯定要难过一阵。

过了片刻,皇贵妃便站起身,走出正殿往偏殿去。

康熙前些日子去慈宁宫给太皇太后请安的时候就听说了这件事情。老祖宗坚持要把李熹指婚给曹寅。

他着实不太理解,除了曹寅没有妻妾之外,老祖宗这么执着于撮合他俩,究竟是为什么。

太皇太后总说,曹寅是她老人家看着长大的,知根知底,熹丫头又是她宫里最聪明能干,也是最让她记挂的,必须得为她找个好归宿,曹寅就最合适。

临到现在,李熹即将年满出宫,太皇太后才跟康熙说了实话。

前些年曹寅还在康熙身边做侍卫的时候,时常跟着皇上出入慈宁宫,那个时候太皇太后就看出来了,李熹对曹寅有那个意思。

但这丫头是个本分的人,做事情干练又勤快。别的宫女和侍卫赠个手帕,送个信物什么的时有发生,但李熹从未有过。

李熹在慈宁宫伺候了十年,一开始伺候太皇太后,后来又伺候七阿哥,眼看要走了,老祖宗想要了解她一桩心愿。

皇祖母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这件事康熙不答应恐怕是不行的。

他来承乾宫,正是打算跟皇贵妃商量这事儿。

哪知道刚一进门,就看皇贵妃鬼鬼祟祟往偏殿去。

太监正要高声唱“皇上驾到”,被康熙挥手拦下来,自己也跟着来到了偏殿门前。

皇贵妃感受到身后过来个人,回头一看是皇上来了。

她竖起手指,在唇边做了个静声的手势。康熙便把要问的话咽了回去,两个人站在门边,一起向里张望,偷窥儿子。

胤祐坐在书桌后面,书本拿在手里,却一个字也没看进去。不一会儿,眼泪就留了下来,难过的哭了起来。

哭了一会儿,小家伙又摸了摸眼泪,坐在那里发呆。

皇贵妃看得攥紧了手帕,紧抿双唇,难过的神色比儿子好不了多少。

康熙看了看胤祐,又看了看她。一时间没弄明白这母子俩是怎回事?

他拍了拍皇贵妃的肩膀,一推门,带着她走进了屋子。

胤祐本是望着雕花窗外的梧桐发呆,秋天到了,叶子黄灿灿的一片,风一吹簌簌的往下落。

他听见动静回过头来,看到阿玛和额娘已经走进了屋里。

康熙问他:“怎么又哭了?”

小家伙讷讷的坐在那里,既忘了擦眼泪,也忘了给阿玛请安。

皇贵妃走过去,捧着儿子的头,擦掉他的眼泪:“没关系,额娘知道你舍不得熹姑姑,这是应该的。”

康熙一听就明白了,原来又是为了李熹的事。

他背着手在屋里踱步,有些不耐烦的说道:“你要是舍不得,让她留在宫里便是了。”

本以为儿子听到这话会很高兴,可是胤祐却只是摇了摇头:“她又不想留在宫里。”

“这事儿还轮不到她做主。”

宫里的女人,没有出宫,那就是皇上的女人。只要他一句话,就能决定他们的命运。

皇贵妃说:“人家到了该出宫的年纪,强留下来不合规矩。”

胤祐却忽然说:“就像放风筝一样,到了时候就应该把线扯断,给他们自由。”

康熙没跟他一起放过风筝,不知道他有扯断风筝线的爱好。但这话听起来颇有些耐人寻味,康熙也不由得愣了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