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第 102 章

小团子嘟嘴:“真的吗?”

“真的真的!”太子捏捏他的脸蛋儿,“特别棒!”

到了六月,京师的天气愈发热起来,还好畅春园地处京城的西边,这里山多,地势较高,被群山、竹林与河水环绕,天气比紫禁城凉爽许多。

康熙又打算巡幸塞外,这次跟以往一样,他带上了太子、大阿哥、三阿哥和四阿哥。

胤祐嘟着嘴,不高兴的说道:“阿玛,你又把我给忘记了。”

康熙摇着折扇,正在翻阅一本书,头也不抬:“没忘。”

小家伙高兴的跑到康熙跟前,一把搂着了阿玛的腰,紧紧地贴上去:“我就知道,阿玛出门不会忘记带上我。”

这么热的天,他这么靠过来就像身上贴了个小火炉。康熙赶紧把人推开:“本来就没打算带你去。”

小家伙知道阿玛一到夏天就要去塞外,盼了好久,听到阿玛不带他,就有些不高兴:“为什么不带我去?”

“为什么要带你去?”康熙继续低头翻书,“太皇太后不去,皇贵妃也不去,你去做什么?”

“……”

不去就不去,胤祐也没有挣扎。其实他现在练剑已经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

之前他就向傅先生透露过,自己有可能要和阿玛出门的打算。傅先生,当时就风轻云淡的说了一句:“行啊,反正老夫授课的进度不会变。回来能否跟上,那就看你自己了。”

胤祐大惊:“进度,什么进度?你不是就只有我一个徒弟吗?”

修习剑术,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哪儿能说停就停,说走就走。

傅先生把话说得更直白些:“你要是走了,这剑老夫也不教了。”他还装模作样的摆了摆手,“教不了,教不了啊。”

“……”

后来,上课之余,胤祐还把这件事跟纳兰说了一下。

小家伙十分苦恼,他既不想停止学习剑术,又不想错过一年一次跟阿玛出门的机会,这该如何是好。

纳兰耐心的劝导他:“人活在世上,总要面对取舍,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能两全其美的事情寥寥无几。”

胤祐点了点头,倒是没有纠结多久,很快就做出了选择:“跟阿玛出门的机会每年都有,我还是好好跟着师父练剑吧。”

纳兰摸摸他的头:“你还真是……”

说到这里,纳兰顿了顿,只是笑着看他。

小家伙歪着脑袋:“真是什么?”

“真是长大了。”

是啊,哪儿有长不大的孩子,长大了却还能保有一片赤诚,那才最是难能可贵。

想到这里,小家伙不在乎的摆了摆手:“不去就不去,反正我也不想去。”

这话又让康熙把头抬了起来,他有点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本以为这小崽子要不依不饶的闹上一场,千方百计缠着自己带他去,没想到,他这么容易就答应了。

“塞外有大草原,奔跑的野兔、狐狸、翱翔的鸿雁,你还可以骑马,跟着哥哥们住蒙古包,真的不去?”

听到这些,小家伙又忍不住咬了咬下唇。阿玛坏得很,明明不打算带他去,也知道他去不了,还偏要说这些来眼馋他。

胤祐把头摇成了拨浪鼓:“不去不去不去!”

这时候,梁九功进来禀报:“皇上,三阿哥来了。”

“让他进来。”

话音刚落,三阿哥就从门外走了进来,礼数周全的向皇父行礼:“儿臣给汗阿玛请安。”

“起来吧。”康熙还忍不住看了胤祐一眼,让他好好学一学兄长们是如何跟阿玛行礼问安的。

康熙今天把三阿哥叫过来就是要检查一下他的数学作业,解了几道几何体之后,康熙对儿子的学习情况非常满意。

他果然没有看错,老三是块读书的料。比旁边那个只会调皮捣蛋,提些无理要求为难人的小东西强多了。

“看到没有,跟你三哥好好学学。”

胤祐伸长了脖子过来看一眼,又傲娇的仰了仰脑袋:“这有什么困难的,我也会。”

康熙惊讶的看他:“你会?”

胤祐点点头:“我会呀。”

康熙又翻了一页,露出下面的一道题,是一道一元二次方程。其实很简单,但是对于胤祐这种没学过解方程的小孩子来说,还是有难度的。

但是胤祐偏偏学过,很快就解出来了:“甲等于3对不对?”

三阿哥赞许的点点头:“小七好厉害。”

胤祐顺带着指出了这道题不科学的地方:“咱们应该学西洋人那样用x和y来表示未知数,这样好写又方便,甲乙丙丁太麻烦啦。”

康熙问他:“这都是谁教你的?”

小家伙掰着手指数给他听:“南大人教过,阿玛你也教过,三哥教过,还有额娘也教过。”

“……”

师资力量很强大,他阿玛无话可说。

这时候,三阿哥却笑着向康熙拱手:“阿玛,儿臣认为数学在生产生活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光儿臣一个人学习是远远不够的。”

康熙看着他:“你的意思是?”

胤祐赶紧跑到三哥身旁,企图用自己的小手,捂住他的嘴。奈何身高有限,踮起脚才能碰到三哥的嘴唇,人家往后一仰头,他就没办法了。

“儿臣认为,兄弟们都应该学。”

“!!!”

康熙认为这个提议非常好,他要和上书房的总师傅李光地商议一下再做决定。

胤祐看了看阿玛的神情,小家伙跟在他身边的时间长了,对阿玛早就有了一定的了解。看看阿玛的表情,他就知道,这节数学课,兄弟们往后是逃不了了。

不过,幸而阿玛就要出门了,大家还有一个多月的好日子过。

到了夏天,天气太热。儿子毕竟是亲生的,又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康熙也担心他们中暑。所以只上上午半天的课,下午的骑射课取消,皇子们各自回自己的居所读书。

康熙带着四位皇子出门去了,畅春园立时就变得安静了不少。几位妃嫔,各自在自己的住所呆着,有孩子的逗逗孩子,没有孩子的,串个门逗逗别人的孩子,也是一种乐趣。

皇贵妃每天都要去给太皇太后请安,一呆就是大半天,陪着老祖宗,像个贴身的保健医生。

胤祐下午没什么事,也跑到凝春堂来呆着。

读书什么的根本不在他的计划内,他躺在阴凉通风处的躺椅上,捧着一本《三国演义》,旁边搁着解暑的酸梅汤,冰镇西瓜和葡萄,那叫一个自在。

等到太阳落山,湖面微风一吹,气温缓缓降下来,他再溜达着返回自己的承露轩。

这小日子过的,也就是阿玛不在,太皇太后又宠着,否则早就挨揍了。

天气这么热,老人小孩儿都不爱动,胃口也不好。

皇贵妃闲着没事,就爱捣鼓一些解暑的甜品。

她研究了好几次,终于用仙草这种植物成功做出了烧仙草,然后加进奶茶中,再配上芋头做的芋圆,糯米粉做成的珍珠,撒上花生和葡萄干,冰镇之后,邀请儿子品尝。

小家伙一开始看到黑乎乎的烧仙草不愿意尝试:“这是什么呀,我吃了不会中毒吧。”

皇贵妃瞪他一眼:“你是我亲生的,我能毒死你吗?”

胤祐小声嘀咕:“那可不一定,你早就想再生一个了吧。”

“……”

皇贵妃挽袖子,喊白露:“把鸡毛掸子给我拿过来!”

胤祐立刻拿起勺子:“我吃我吃!我吃还不行吗,毒死我我也吃。”

听着他们母子俩斗嘴,太皇太后在一旁乐得合不拢嘴。

她老人家这把年纪了,凉的硬的都吃不了。皇贵妃只是在奶茶里加了些烧仙草,然后将透薄的瓷碗放在井水中镇了镇。

“老祖宗,来尝尝。”皇贵妃把瓷碗放在太皇太后跟前。

太皇太后尝了一口,竖起了大拇指:“南方的仙草配上咱们的蒙古奶茶,别有一番风味。”

她又拍了拍皇贵妃的手:“去,让人给苏茉儿也盛一碗,叫她也尝尝。”

皇贵妃笑道:“老祖宗您就别操心了,苏嬷嬷正在佛堂那边,等她回来,我就让碧云给她端上来。”

太皇太后夸她:“还是你想的周到。”

两个人说完话,转过头来。皇贵妃就看到胤祐碗里,芋圆吃光了、珍珠也吃光了,红豆、花生、葡萄干、蜜枣统统吃光了,唯独剩下那几块烧仙草,动也没动。

皇贵妃指着碗里的东西问他:“这个为什么不吃?”

小家伙打了个嗝:“我吃饱了。”

“就这几块能撑死你。吃掉,不许浪费!”

“……”

小家伙转过头去求助乌库玛嬷。老祖宗正低着头找东西:“我的老花镜呢,老花镜哪儿去了?”

“乌库玛嬷,乌库玛嬷!”

“哪儿去了呢?”

旁边两个宫女赶紧凑上去:“太皇太后,奴婢帮您找找。”

胤祐:“……”

乌库玛嬷总是在关键时候,耳朵就不好使了。

胤祐抬起头来看向额娘,一旁的白露笑道:“奴婢这就去拿鸡毛掸子。”

“!!!”

胤祐拿起勺子就舀了一块烧仙草放进嘴里:“吃吃,我这就吃。”

他鼓足勇气吃了一块,一开始觉得怪怪的,似乎有股中药的味道。吃着吃着,就觉得有点上头。

很快碗里剩的那几块就进了肚子,小家伙把碗往前面一推:“我还想吃一碗。”

皇贵妃瞪他一眼:“你不是吃饱了吗?”

“我……”小家伙舔了舔嘴唇,“我又饿了。”

“饿了等着一会儿用晚膳,吃太多凉的,晚上又该喊肚子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