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第 107 章

小家伙忽然站起来,桌上所有人的目光都朝他的方向看了过来。

太皇太后脸上始终带着慈爱的微笑,虽然她也护短,但没有皇太后那么急切。

不就是背个书吗?她的小七那么聪明,怎么可能背不出来?他只是在一桌子美食面前暂时忘了而已。

康熙看着小儿子,好整以暇的问道:“你又怎么了?”

胤祐转过身去,拿起宫女托盘里的帕子,擦了擦嘴,这才说道:“不就是《汉书-无逸篇》吗?我……我背给你听!”

康熙手里端着酒杯:“行,那你背吧。”

胤祐点点头,反正这篇文章也不长,就给大家背了一遍。他背书也不想别人那样抑扬顿挫,情感丰沛,就跟完成任务似的,特别敷衍。

但敷衍归敷衍,通篇背下来连一个停顿也没有,更别说错漏。

一旁的太子比康熙听得还认真,脸上始终带着浅浅的笑意。听到汗阿玛对弟弟的夸奖,比自己受了夸奖还要骄傲和高兴。

胤祐看着盘子里没有啃完的大鸡腿,咽了咽口水,问道:“阿玛,我能继续吃饭了吗?”

“坐吧。”

太皇太后赶紧让人给他盛了碗鸡汤,润润嗓子。

这时候五公主却忽然说道:“我也会背。”

康熙看着小女儿,笑道:“哦,你会背什么?”

五公主说:“我会背《三字经》和《千字文》。”

一旁的皇太后赶紧扶着小孙女儿站起来,笑着哄道:“妞妞来,给乌库玛嬷和阿玛背一个《千字文》。”

小姑娘很大方的站了起来,声音洪亮的开始背书:“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五公主和四阿哥长得有点像,他俩一点也没有遗传到德妃的美貌,反倒是长得很像康熙。只有六阿哥,看起来有德妃的影子。

虽然没有长成一副标准的美人脸,但皇太后把五公主养得好,圆圆的脸蛋儿显得肉嘟嘟的,十分可爱。

背书的时候,仰着脖子自信满满的小模样也很讨众人的喜欢。康熙更是大笑着说要赏她,还问她想要什么。

五公主想了想,说道:“那阿玛你就不要让五哥背书了吧。”

听了这话,皇太后乐得合不拢嘴。她养的这俩孩子,成天打打闹闹,看不出关系多好。没想到,这时候,五公主还是向着她五哥的。

五公主靠在皇太后怀里,看向她阿玛又小声补充了一句:“反正他也背不出来。”

“哈哈哈哈哈哈哈!”众人被她的话都得开怀不已。这小姑娘的性格看起来和她两个哥哥一点也不像,倒是有点像她七哥。

皇贵妃笑眯眯的看着她,感觉有个女儿也不错。

这个想法冒出来,她就赶紧看了一眼胤祐。心说要是被这小东西知道了,还不知道要怎么跟她闹一场。

不过,有个女儿只是她看到五公主一时兴起的想法,并不想,也不可能变成现实。

四阿哥转头看着妹妹,血缘的羁绊就是如此神奇,他们虽然从未生活在一起,一年到头也没有几次碰面得机会,但四阿哥就是觉得这个妹妹有些可爱,有点像小时候的小七。

今天是除夕,大家过来其乐融融的陪着太皇太后过新年。就算是康熙让儿女们背书,氛围也是轻松愉快的。

大家都在说笑,只有胤祐心事重重的埋头苦吃。

桌上的菜都是御膳房专门为太皇太后做的,大多口味清淡、软烂易消化。

其中有一道八宝豆腐是几年前他们在江南吃过的那道。

胤祐还记得那个做豆腐的厨子是他和曹寅从酒楼请回来的,因为康熙水土不服病倒了,没有胃口。胤祐吃了那道豆腐,就知道他阿玛一定会喜欢。

虽然厨子没有跟着他们会京城,但御厨已经完全掌握了其中的精髓,并且替换了几道更名费的配菜,让这道平平无奇的豆腐更加鲜美爽口。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很怀念在江南的那段日子,胤祐一直很喜欢这道菜。康熙也很喜欢,经常在家宴的时候转成吩咐御膳房做。

胤祐吃得很饱,抬起头来的时候就好像下定了某种决心。

于是,他站起身,走到康熙跟前,躬身喊道:“阿玛。”

康熙正在和太皇太后说话,听到他叫自己,便抬起头来:“怎么了?”

胤祐躬身:“我有一件事情想求阿玛。”

听到“求”这个字从小家伙嘴里说出来,康熙倒是有点兴趣:“说说看。”

胤祐抬起头来看着他,眼神中满满的真诚,态度十分恭敬:“等大哥出宫之后,我想搬去他现在那个院子住,可以吗?”

“为什么?”

小家伙转头去看太皇太后:“因为乾西五所离慈宁宫更近一些,我想每天都来给乌库玛嬷请安。”

康熙看着儿子,想起太皇太后生病那段时日,这小家伙就跟他们两个大人一起,每天从早到晚守在太皇太后病榻前,没有叫过一声苦一声累。

甚至连他们这些大人偶尔也会觉得疲惫,他就像有用不完的精力,随时都保持乐观开朗的态度。守在太皇太后床前,唠唠叨叨的说过不停。

一开始,他生怕孩子太吵,影响了太皇太后休息。后来发现,太皇太后醒着的时候就喜欢听他在旁边说些有的没的,只要听着就很高兴,精神也渐渐好了起来。

而太皇太后休息的时候,小家伙便会跑到外间去做点别的,或是坐在窗下安静的看书,不会发出一点声音。

他真的很乖,很懂事。大人能做到的他都能,有时候比他们这些大人还要懂事。

康熙摸了摸儿子的小脸:“好,等你大哥大婚之后,你就搬过去吧。”

“多谢阿玛!”

小家伙笑着就转身扑进了太皇太后怀里,再没有多看他阿玛一眼。

康熙的手顿在半空,又尴尬的收了回来。

哼!小兔崽子,求他办事的时候就又乖巧又听话,一口一个阿玛小嘴可甜了。事办完了,扭头就不认人。

四阿哥正竖着耳朵听弟弟跟汗阿玛说话,忽然,一只手朝他伸了过来。四阿哥低头一看,那手里拿着一个剥好的橘子,见他没有反应,手还往他跟前递了递。

橘子是皇贵妃剥的。她先给太皇太后剥了一个,第二个给了皇太后,第三个却没有给皇上,而是递给了坐在身旁的大儿子。

既然是额娘给的,四阿哥接过橘子就吃了起来。而后就听皇贵妃说道:“这下高兴了吧。”

四阿哥低头,无声的笑了笑。

听到胤祐说要搬到乾西五所这边来,他确实是高兴的。

尽管小家伙是为了离乌库玛嬷更近一些,但兄弟俩能住在隔壁,随时能见到弟弟,他也已经很开心了。

过年这些日子,胤祐依旧住在慈宁宫里。每天为太皇太后抄佛经,念佛经,日子过得也跟平常一样。

大病一场之后,太皇太后的精神头明显没有以前那么好。

康熙对此还是有些着急,几次三番把太医叫来询问情况。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何况是太皇太后都到了这个年纪,康复能力自然不比年轻人。只能慢慢的,一点一点调养。

太医委婉的向他表达了这个意思:“开了春,天气暖和了,再加上细心调理,太皇太后的情况自然会好起来。”

那可是他的皇祖母,康熙能不急吗?但急也没有办法,只得嘱咐太医,珍稀的药材宫里有的尽管用,宫里没有的,需要什么他派人去找。

虚不受补这个道理皇上不是不懂,就是关心则乱。

太医也不好跟他解释这么多,干脆也就顺着他的意思点头称是。

太皇太后的身体倒是很争气,有胤祐这个小家伙每天陪着她说说笑笑,康熙来慈宁宫一呆就是大半天,太子和其他阿哥也时常来给老祖宗请安。太皇太后心情好,身体自然也慢慢的康复了。

这天小家伙又想起个事,于是,趁着阿玛来给太皇太后请安的时候,拼命给他使眼色。

康熙还以为儿子这是眼睛不舒服,让皇贵妃给他瞧瞧。

皇贵妃对儿子一向比什么都要上心,赶紧过去扒他眼皮。

小家伙推开额娘的手:“哎呀,眼睛没有不舒服,好得很。”

康熙问他:“没有不舒服你老是眨眼睛做什么?”

“我……”

小家伙暗自叹了口气,丢下手里的一把松子跑去了书房,顺道还把碧云叫过去给他铺纸研墨。

康熙听他说要写字,颇有兴趣的往外张望。正巧苏麻喇姑要陪着太皇太后礼佛,他便拉着皇贵妃到另一头的书房去看儿子写字。

胤祐连书都没看,提笔就在宣纸上写了起来:“阿目佉。摩诃目佉。痤隶。摩诃痤隶。柁翅。摩诃柁翅。尝求利。摩诃尝求利。乌摩致。摩诃乌摩致。柁翅柁翅。摩诃柁翅。兜帝兜帝。摩诃兜帝……”

这字可不少,工整的小楷足足写了一页。可是皇贵妃一句也没看懂,转头去问康熙:“他这是写的什么文字?”

“梵文。”

“啊?”皇贵妃万万没想到,他儿子还会写这个,并且是默写并非对着书本抄。

她问儿子:“小七,你写的内容是什么呀?”

“药王菩萨去病咒。”胤祐头也不抬,“据说可以驱除病邪,常保平安。”

皇贵妃记得,他儿子进出庙宇从来不跪不拜。但是为了太皇太后,时常抄诵佛经。孩子的这片孝心,足以令人动容。

胤祐低着头专心抄佛经,皇贵妃看不懂,去厨房守着人给太皇太后煎药去了。

康熙不但在一旁看着,偶尔还指指点点。

胤祐本就对他有些意见,现在更是不耐烦。干脆把笔往他阿玛跟前一递:“阿玛,你也来为乌库玛嬷抄一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