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第 112 章

屋子里炭火烧得足足的,兄弟俩盘腿坐在炕上。一开始还有一两句交谈,愈是下到后面,局势愈加白热化。

于是,两个人便安静了下来,只听得见棋子落在棋屏上,发出轻微的声音。

胤祐中午用过午膳就过来了,兄弟俩一直下到了天渐渐按了下去,苏培盛带着人进来点灯。

四阿哥笑道:“小七赢了。”

胤祐却有些不高兴:“你让着我。”

四阿哥掩饰般端起了茶盏:“没有。”

前面两局四阿哥都赢了,就最后这一局他输给了胤祐,但输得不多。

胤祐抬起手在他额头上摸了一把:“你都出汗了。”

又要输,又要输得不那么明显,这可是个技术活儿,能不出汗吗?

四阿哥往前探了探身子,弯下腰来,方便弟弟给他擦汗:“都怪苏培盛,炭火烧得太旺了。”

一旁的苏培盛赶紧接口:“是是,都是奴才的错。奴才这就去准备些点心,给二位主子赔不是。”

一听到点心,小家伙就把棋局抛到了脑后,催促苏培盛:“快去快去!”

胤祐现在对围棋入了迷,还从三阿哥和四阿哥那里拿了好几本棋谱来看。

两位兄长也不是什么棋坛高手,水平也很有限,给他看的书都是比较基础的。

真正的绝世高手傅先生,每天都在一边嫌弃他水平太次,一边又拉着他每天对弈。

如此这般过了一个月,小家伙进步神速,三阿哥和四阿哥已经不是他的对手了。三阿哥现在一见他就躲,再也不想跟他下棋了。

四阿哥心态倒是很好,胤祐要下就跟他下,虽然输多赢少,但是这大冷的天,在温暖的屋子里,能跟弟弟这样安安静静的坐一下午,感觉静谧又美好。

时光荏苒,转眼又是一年腊八,正好也是胤祐的生辰。

他一大早就来到慈宁宫,给太皇太后请安。

入冬以来,康熙就分外留心太皇太后的身体情况。毕竟去年的事情可把他吓得不轻,今年恨不得专程派两个太医守在慈宁宫。

皇贵妃若是没什么事,更是从早到晚陪在太皇太后身边,老祖宗稍微有一声咳嗽,她就紧张的问哪里不舒服。

幸而今年太皇太后的身子骨还算硬朗,连个感冒也没有,吃得好睡得好,看来是能平平安安度过这个冬季。

胤祐已经八周岁了,但因为从小在众人的呵护和宠溺中长大,在他的兄弟们都已经脱下稚气,渐渐变得成熟稳重的时候,他依旧天真得像个幼童。

太皇太后捧着他的脸:“我的小七,又大了一岁。”

小家伙惯会撒娇:“还小还小。”

皇贵妃笑他:“都八岁了,还小。”

“八岁怎么了,八岁也还是个宝宝呀。”

“是是是,你十八岁了也是个宝宝。”

小家伙现在无论走到哪里都带着他的棋谱和棋盘。

他拉着太皇太后:“乌库玛嬷,你陪我下一盘。”

太皇太后连忙摆手:“乌库玛嬷连棋子都开不轻,下不了下不了,让你额娘陪你下去。”

于是,小家伙又跑去缠着皇贵妃。

皇贵妃笑着逗他:“我只会下五子棋,不会下围棋。”

“……”

这时候康熙带着满身风雪从外面走进来,先给太皇太后请安,然后坐在炕上,把儿子叫来身边。

从上到下打量一遍,不知不觉,儿子就已经从那个抱着他大腿喊阿玛,撒娇要跟着出门的小团子,长成了眉目清秀,眼睛里透着灵气的小小少年。

“今儿正好虚岁九岁,再也不是小孩子了。”

小朋友刚还说八岁也是宝宝,现在就有人告诉他,他再也不是小孩子了。

康熙见他对自己的话似乎有什么疑义,接着说道:“太子向你这么大,已经可以独自前往太庙,代替朕祭祖。《四书》、《五经》也已经读了一半。”

小家伙点点头:“太子哥哥可厉害了。”

“你呢?”

“我也读了一半,”小家伙露出一个乖巧的笑容,掰手指输给他听,“《诗经》、《论语》、《大学》、《尚书》,现在已经开始学《中庸》和《礼记》了。”

康熙又瞪了他一眼:“你的弟弟们也开始入学读书了,你现在是兄长,兄长就应该起表率作用。以后若是再调皮捣蛋,不学无术,朕饶不了你。”

小家伙乖乖地点头:“记住了。”

太皇太后听不下去,赶紧出来护着心肝宝贝儿:“他今日生辰,你又训他做什么?”

康熙转过头来看向老祖宗,脸上又是另一副恭敬孝顺的模样:“没有训他,他也该懂事了。”

“他哪里不懂事,依我看,他最懂事,比好些个大人还懂事。”

康熙不敢跟她争辩,只能顺着她的话说道:“是,总的来说还是很乖的。”

他又转过头来看向小家伙,脸上的神情柔和了不少:“朕有件好事,你想不想听?”

胤祐一听到有好事,眼睛立刻就亮了起来:“什么好事?”

这话康熙主要是说给太皇太后和皇贵妃听的:“今年刚换了河道总督,新上任的王新命以前没有治理河道的经验,春天又正是修筑河堤的最好时节,朕还是有些放心不下,准备亲自去一趟黄河下游,巡视河工。”

皇贵妃一听就明白了,皇上这是在宫里坐不住了,又打算出门——这是要开启第二次南巡。

康熙又接着说道:“既然去了黄河下游视察河工,就顺道再去一趟江南,看一看那里的民情。”

太皇太后上了年纪,听了半晌才明白过来:“皇帝要出远门啊。”

“是。”

“那……打算什么时候启程?”

康熙答道:“年后启程。”

他是想趁着春季,正是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时节,早去早回。

胤祐问:“还要去苏州和江宁吗?”

康熙点头:“没错,要去苏州和江宁。”

小家伙又问:“子清和容若也去吗?”

“去。”

“那……乌库玛嬷去吗?”

康熙瞪他:“乌库玛嬷这么大年纪了,哪里经得起路途颠簸。”

小家伙缩了缩脖子:“那额娘去不去?”

“当然要去。”

小家伙了然的点点头,没再说话。

这倒是让康熙有些惊讶,本以为小家伙会吵着闹着一起去,哪知道他关心了一大圈,最后没了动静。

康熙看了他一眼,发现他手里一直攥着一卷书,此刻正低头翻了起来。仔细一看才发现,那是一本棋谱。

“咳……”康熙清了清嗓子,“大阿哥也去。”

“哦。”

“若是你表现得好,说不定朕也带上你一起去。”

胤祐抬起头来,冲他阿玛笑了笑:“我不去。”

“!!!”

不仅是康熙,这次连皇贵妃和太皇太后也感到了一丝惊讶。

哪里有热闹,哪里就有七阿哥。以前小家伙总是千方百计要跟阿玛出门,现在竟然主动说自己不去。

康熙站起来,又把他上下打量了一番,还以为自己儿子被掉了包:“真不去?”

“不去。”

“前面可是你提议,用水泥修筑河堤,不去瞧瞧成果如何?”

小家伙皱着眉,诧异道:“阿玛,你不是去视察河工吗?你去看过就好了,我就不去了。”

“……”

康熙被他噎得说不出话来,好家伙,这是在给皇父安排工作。

老父亲不死心,继续问道:“朕记得你可爱吃江南的点心了,定胜糕、松鼠鱼、清蒸银鱼、还有那个做得像雨花石的汤圆……这些不都是你喜欢的吗?”

听到这些,小家伙咽了咽口水,属于江南特有的酸甜鲜香从记忆深处涌现出来。不光是美食,还有虎丘、拙政园、惠山、太湖、紫金山、秦淮河、燕子矶等等江南风光,以及那句“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的江南名句和美人,也一同浮现了出来。

小家伙动心了,于是问了一句:“太子哥哥去吗?”

太子当然去不了,康熙要出门,太子就必须得留在宫里替他处理朝政。

“不去。”

“那我也不去。”

康熙转头看向一旁的皇贵妃,皇贵妃却一直盯着儿子。

小家伙是真的长大了,尽管他自己不肯承认,大人也很难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