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第 124 章

皇贵妃这话说了没多久,里面的动静就渐渐小了下去,只能听到胤祐断断续续的抽泣声,和他阿玛猛兽一般的沉吟和喘息——帝王亲自动手揍儿子,累着了。

又过了一会儿,哭声和喘息都停了。帝王在里面喊道:“梁九功,进来!”

梁九功赶紧推开殿门走了进去,皇贵妃也跟在他身后,想看看儿子。

寝殿内只亮着几盏烛火,照不亮那么大的空间,皇贵妃眯着眼半晌才看清楚,胤祐站在炕桌前,一边哭哭啼啼,一边摸自己的屁股。

皇贵妃又转过头去看了看坐在一旁的帝王,对方一手握着另一手的手腕,转着圈的活动了两下。

看来,这是没找着趁手的工具,实打实用巴掌打的。并且一点没有手下留情,把自己的手腕子都给累着了。

康熙也正抬起眼皮看她,又看了一眼旁边哭哭啼啼的儿子,一个字也没说,但皇贵妃光是看他那个眼神就明白了他的意思:“该你了,动手吧。”

皇贵妃走过去,抬起手“啪”的一声,在儿子背上拍了一巴掌,听着响亮,其实没用多大劲儿,小家伙还十分配合的往前踉跄了两步,又“哇”的哭了起来。嘴里不住求饶:“我知道错了,我知道错了……别打啦!不要再打我了,哇呜呜呜呜呜呜”

康熙听到他哭就来气,有胆量孤身一人跑去战场,还惊动了噶尔丹,专程派出死侍来抓他。回来挨顿打就哭哭啼啼的,又叫又闹。

都不知道该说他是胆大还是胆小。

康熙越想越气,他要在战场上受了伤,或者真被噶尔丹逮到,又或者……最坏的结果他都不敢想,太皇太后要是知道了,那挨揍的就不是小崽子一个人。

想起太皇太后,康熙又是一阵头疼,这要怎么跟老祖宗解释,说不定自己还要跟着被训一顿。

他越想越来气,又瞪着小崽子怒斥:“你还敢哭,觉得委屈是不是?”

胤祐立刻噤了声,瘪着嘴,不敢再哭了。

皇贵妃又拍了他一巴掌:“下次还敢不敢?”

“不敢了……不不,我是说,没有下次了。”

康熙把顾问行和魏珠传进殿内:“把七阿哥带去太庙,让他跪在祖宗面前好好反省反省。”

胤祐慌了,太庙那是祭奠列祖列宗的地方,墙上挂着祖宗的画像,桌上供奉着祖宗的排位。让他一个人跪在那里反省,光是想想就把他吓死了。

“阿玛……”

“快去!”

魏珠和顾问行两个人上来,一左一右把七阿哥请了出去。

是真的请了出去,两个乾清宫的太监平时跟诸位皇子接触不多,唯独这位七阿哥是个例外。他是乾清宫的常客,在昭仁殿挨打的次数也在众兄弟中遥遥领先。

等胤祐出去之后,康熙才心力憔悴的叹了口气。想他一个精力旺盛政绩显赫的帝王,有本事把他气成这样的,竟然是自己的儿子。

他向站在一旁的皇贵妃伸出手:“给朕揉一揉手腕。”

皇贵妃失笑,心说:“你把我儿子揍了一顿,手疼了,还让我给你揉。”

虽然这么说,但是皇贵妃还是接住了他的手,指腹在他手腕处轻重交替的按揉。

“嘶”康熙忽然皱了皱眉头,“轻点儿。”

“哈?”

皇贵妃莫名其妙,她这点力气还能把一个大男人按疼了?

那指定是不能的,要不就是受伤了。

好家伙!帝王揍儿子,把自己手腕扭伤了。

那得是打得多狠啊,皇贵妃最心疼儿子,思及此,手上的动作非但没有减轻,还更是加重几分。

“皇上忍一忍,要用些力道才有效果。”

康熙不疑有他,往旁边挪了挪,在炕上给她留了个地方,拉着她坐下,和她聊起儿子的事情。

“小七这次虽然偷跑出去,让朕为他担惊受怕,”说到这里,他又扶了扶额头,“现在头还有些隐隐作痛。”

“这是因为皇上大病一场还未痊愈。”

皇贵妃不想听他把自己生病的事情甩锅给儿子,若不是他生病让三位皇子去探望,胤祐怎么可能有机会跑去前线战场。

归根结底,不还是他这个当阿玛的错。

康熙接着说道:“这场战事之后,裕亲王、大阿哥还有舅舅都向朕提起过小七,说他有勇有谋,射术精湛。后来还跟他们提起南怀仁曾经讲过的胡斯车堡,帮他们破了噶尔丹的驼城。”

皇贵妃倒是有些惊讶:“小七这么厉害?”

康熙接着说道:“这个事情朕当初也听过,却是没想起来,小崽子记性倒是好,记得这么清楚,关键时候还能与噶尔丹的驼城联系起来,找出对方的破绽。”

听到他表扬儿子,皇贵妃心里也挺高兴,她一直知道儿子聪明,记忆力好,理解能力有很强的,什么东西一学就会,一点就透。

这样想着,她脸上就不自觉的露出了一丝笑意,手上的动作也轻了一些。

“噶尔丹一定想不到,他号称坚不可摧的战术体系,竟然被一个不满十岁的孩童给破了。”

一想到这一点,康熙仿佛看到噶尔丹脸上恼羞成怒的表情,不由得笑了起来:“裕亲王和舅舅都说小七是块领兵打仗的好材料,只是年纪尚小,还奏请让朕给他找个师傅,好好培养一番。”

皇贵妃粗略一算,给胤祐当过师傅,正在当师傅的人可不少,还个个都是青史留名的大家,不知道康熙打算再给他挑个什么样的军事课老师。

于是,她放下康熙的手,站起来,双手食指和中指按在他的两侧的太阳穴上,打着圈的揉按:“皇上有什么人选吗?”

“人选嘛,他们倒是给朕推荐了几个,不过朕都不是特别满意。”

他想了想又说道:“要是图海还活着,他自然是最合适的。”

在阿济格、鳌拜这一代开国元勋退出历史舞台之后,满清入关八旗新贵中少壮派的军中代表就是图海。

图海,马佳氏,满洲正黄旗人。他一出场,便平定了坚守在荆襄一带的李自成余部。

至此满清入关之后,十八省内再无成规模的反清势力。

不过,真正让图海得到康熙重用的是平定三藩之乱。

吴三桂起兵攻打北方,直逼张家口,一旦失守,京城危在旦夕。

更可怕的是,当时京城毫无驻军驻守城门的全都是孩子。有限的八旗兵力全都在荆州前线,朝廷根本无力调兵。

康熙一开始想到的是去找蒙古科尔沁部和土默特部调兵。但后来,这个想法被他自己否决了,因为就算这两个蒙古部落和大清皇室有着密不可分的姻亲关系,但他仍旧放心不下。

若是科尔沁部和土默特部趁虚而入,拿他就是祖宗的罪人。

这个时候,是康熙亲政之后不再过问朝政的太皇太后再次站了出来,她向康熙举荐了一个人,这个人正是图海。

一开始图海只是信郡王鄂扎的副将,因为康熙行事向来谨慎,不会青衣江兵权交给外人,大将军都是宗室之人,比如这一次,他就让自己的两位亲兄弟担任主帅,儿子和堂兄弟担任副将。

康熙又去拉皇贵妃的手,让她坐在自己身旁:“朕倒不是任人唯亲,任用诸王为主帅,也并不是因为他们贤能,而是因为他们方便指挥军队,协调各方。”

皇贵妃一下子就明白了他的意思,主帅不一定要懂得打仗,他们只是方便调遣军队,别人是指挥不动八旗兵的,皇上任命的也不行。

图海只用了短短几日,就解决了京城无驻军的难题,他抽掉八旗家奴组建军队,用抢劫来的金银钱财作为奖赏,让这帮唯利是图的家奴,在战场上拼命。

而康熙这边,每天仍然游山玩水,丝毫不把京城的危机放在心里。

“如果朕每天都紧张不安,老百姓岂不更是担惊受怕。”

图海也并没有辜负太皇太后和康熙的信任,不但打败吴三桂的军队,还将首领布尔尼斩杀,抱住了张家口这道京城的最后一道防线。

说到这里,康熙摇了摇头:“只可惜图海八年前就已经去世了。他还有个儿子,不过是个文官,就是刑部尚书诺敏。”

这时候,他忽然灵光一闪,又想起个人来:“朕有合适的人选了。”

胤祐走出乾清宫的时候还抹了把眼泪,顾问行看着他,摇了摇头,哪里敢相信,眼前这个十岁了还哭哭啼啼的小皇子,几天前,孤身一人背着弓箭,上了前线。

“七阿哥,咱们快走吧,太庙可远着呢。”

都在紫禁城内,也没有多远,步行也就二十分钟左右。

胤祐想起来,刚才西洋钟已经敲响了七下,现在是晚上七点,再过一个小时,他该睡觉了。

阿玛现在让他去太庙跪着,那得跪到什么时候?

跪到什么时候顾问行和魏珠也说不准,至少得跪到皇上消气了为止。

一路上,胤祐那张嘴就没停过,不停地问问题:“我一个人进去跪着吗?”

“得给我点几盏灯吧。”

“我跪一会儿,就能睡觉了吗?”

“……”

祖宗太庙光听名字就知道是个何等威严肃穆的地方,大殿雄伟壮观,殿门高不见顶,门槛比胤祐的膝盖还高。

顾问行把门打开一条缝,请胤祐进去,胤祐一不留神差点绊倒,幸好旁边的魏珠扶了他一把。

他刚走进去,殿门就吱呀一声从外面合上。这是要让他一个人在里面跪着。

胤祐叹一口气,走到大殿中央。殿内实在是太空旷了,每走一步,胤祐就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回荡在硕大的空间内。

根本就没点蜡烛,桌上摆着数盏长明灯,把祖宗的画像和排位都照得分毫毕现。

胤祐挨个看过来,看到最后一张画像的时候他就笑了。

这人他认识,就是五台山上那个行痴和尚,他阿玛的阿玛。

人没死,但画像已经和列祖列宗挂在了一起,还拥有了自己的陵寝,每年享受儿子好几次祭奠,也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胤祐跪在中间那个最大的蒲团上,蒲团下面是棕垫,跪着并不舒服,但不舒服也得跪着。

跪着跪着胤祐就困了,耷拉着脑袋,上下眼皮直打架。还自己给自己找借口:“睡一会儿,我就睡一会儿,祖宗也不忍心见到他们的小可爱因为不能睡觉,困死在他们跟前吧……”

说着说着,他整个人都软了下去,窝在蒲团上,以一个扭曲且奇怪的姿势开启睡眠模式。

小剑灵冲他大喊:“喂喂,你现在是在受罚,你还真睡呀。”

“不行,不行!我困死了,让我睡一会儿。”

外面的风从雕花窗户嗖嗖的灌进来,京城九月的天气,入夜之后已经有了凉意。

关键是,那种气流穿过狭小缝隙灌入开阔空间的声音,混合着明灭的烛光,以及墙上的画像,案上的灵牌……

这样的氛围换了别的九岁孩童,早就已经吓哭了吧,谁还能呼呼大睡?

小剑灵问他:“你不害怕吗?”

“这里是祖宗太庙,我怕什么?他们会保佑我的。”

“……”

心是真的大,瞌睡来了,就算是天王老子也阻挡不了他就地睡着。

皇贵妃心里一直记挂着儿子,眼看时辰早已经过了二更,晚上十点啦,孩子还要长身体呢,赶紧让他回去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