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第 131 章

不过新鲜劲儿一过,他又觉得不好玩,于是就把督促两个弟弟读书的事情丢给了八阿哥。

自己开始跟着傅先生学画画,他的画是傅先生一手教出来的,师徒俩的绘画风格一脉相承,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胤祐临摹他师父的字画甚至可以以假乱真。

在他小的时候,皇贵妃总会给他画一些简笔画,小动物什么的。

这对他的审美影响相当深远,所以每当他画动物的时候,总会沾染些拟人的神态,眼睛弯弯,嘴角上扬。

傅先生说他这是童心未泯,永远是个赤子。

最终他们也没能在三月出发,因为康熙忽然有点别的事情,浑河挑浚工程完工,康熙带着大阿哥和三阿哥,到天津走一趟,视察河工。

于是,东巡的事情就推迟到了秋天。

对此,最开心的当然是九阿哥和十阿哥,他们的时间更宽裕了,不用临时抱佛脚。

两个人开心之余,开始故态复萌,贪玩又调皮,学习的事情抛到了脑后。

胤祐吓唬他俩:“你俩竟然还能高兴得起来。这不就说明阿玛不想带你们去了吗?”

十阿哥不懂:“这和我们有什么关系?是阿玛带着大哥去了天津。”

胤祐向他解释:“可是东巡的时间延后,你们学习的内容就更多了,阿玛能考的内容也就更广了。”

“所以,你们俩还敢掉以轻心吗?”

九阿哥和十阿哥不说话:“只有乖乖地再努力学三个月。”

等他俩走后,胤祐对八阿哥说道:“三个月时间,足够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八阿哥不得不深感佩服,七哥虽然自己读书的时候是个让师傅们头疼的学生,教育弟弟倒是很有一套。

这一趟天津之行,康熙一来一回去了十天左右。

回銮的时候,又正逢曲阜孔庙修建完成,康熙命三阿哥和四阿哥代替他这个皇父,去一趟山东祭祀。

这是两位即将成年的阿哥,第一次独自外出,替皇父办理事务。

两个人在弟弟中间一下子就树立起了成年兄长的形象,康熙也已经为他们物色好了嫡福晋人选,三阿哥的府邸正在建设中,礼部选出的大婚日期就在今年下半年。

三阿哥的嫡福晋是正红旗蒙古都统朋春的女儿。

朋春曾经领兵南下平定三藩之乱,到黑龙江驱赶盘踞在雅克萨城的俄罗斯人,前几年的乌兰布通之战他也有参与。不过他带的军队被泥淖所阻,噶尔丹逃跑,朋春因此被罢免官职。

但康熙念他战功卓著,只是降级处理,现在又将他的女儿嫁给三阿哥。看得出来,这是在为接下来讨伐噶尔丹做准备。

一旦战争再次爆发,康熙势必要再次启用这位有着赫赫战功的都统。

四阿哥则因为皇贵妃的缘故,大婚日期待定。

这件事情又在后宫之中引起了不小的讨论。

荣妃自是得意的,看到大阿哥成婚时惠妃那个得意劲儿,后来,大福晋怀孕,众人逢迎她说是要生个皇长孙,结果生了个小格格。

荣妃表面上不说什么,心里多少存了些看笑话的想法。

开春不久,说是大福晋又有了身孕。沉寂了两年的惠妃又开始成为御花园娘娘们茶话会的中心任务。

荣妃看得颇为眼馋,现在他的儿子也终于要成婚了。

太子妃眼看就要临盆,是男是女尚未可知,大福晋也不一定就怀的是个男孩儿。

她的三阿哥抓紧一点,说不定还有机会。

就算太子妃生了个皇长孙,三阿哥明年再给皇上添个小皇孙,那也是很好的嘛。

荣妃这个想法没两天,果然,毓庆宫那边就传来消息——太子妃要生了。

皇贵妃接到通知,早早的就过去了。康熙时常在她跟前说,先皇后走得早,太子是他一个人拉扯长大的,他前些年就想过立后,尤其是皇贵妃病重那一年,礼部都已经开始走流程了。

是皇贵妃病好之后,自己不愿意,所以,中宫之位现在仍然空着。

可是在他心里,表妹与皇后无异。

既然如此,太子妃那边,皇贵妃就该多照应着些。

其实,不用他说,皇贵妃也会这么做。

毕竟胤祐从小到大,太子对他不错。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第一个就想到他这个弟弟。还时常把胤祐接去毓庆宫,与他小住几日。

出门在外的时候,太子对她这个皇贵妃也是礼遇有加,对胤祐这个弟弟更是悉心照顾。

身为皇太子,又是从小被皇父盛宠长大的皇太子,能做到这些,就足以证明,他从小被教育得很好,往后也一定是一位仁德之君。

太子妃毕竟年轻,没有经验,临盆之际疼得满头大汗,咬着牙撕心裂肺的喊。

这些年来,皇贵妃看到过多少次女人生产,她已经记不清了。有的孩子,生下来就没有心跳呼吸,但凡有一点希望,她都会尽其所能让他们活下来。

但医疗条件有限,她也时常感到无能为力,眼睁睁看着一个小生命离开。

她深深地为这个时代的女性感到不幸,她们也知道生孩子要承担很大风险,可是她们拼了性命也要生。

红墙之内,只有生了儿子,才有改变命运的机会。

太子妃实在太疼了,双手抓着床单,撕声喊:“不生了,我不生了……”

喊完,眼泪就扑簌簌的落了下来。

皇贵妃从宫女手里拿过帕子,替她擦去额角的汗水,想说那以后就不要生了吧。

但是屋子里进进出出那么多嬷嬷宫女,尤其是那位熊嬷嬷也在,整个紫禁城都知道,她可是东宫最不好惹的奴才,什么事情,只要她知道了,他就等于索额图和整个赫舍里家族都知道了。

皇贵妃要是跟太子妃说这些,指不定什么时候就传到康熙父子耳朵里去。

皇贵妃劝太子妃不要生孩子,这安的什么心,就只能任人揣测。

经过一个时辰的努力,孩子总算生下来了。

稳婆抱着孩子激动的喊:“恭喜太子妃,是个小阿哥,是个小阿哥!”

听到自己生了个小阿哥,太子妃疲惫的脸上终于露出个心满意足的笑容,仿佛刚才遭的一切罪,鬼门关走一遭,全都值得了。

皇贵妃在心底深深地叹了口气,这些女孩子自小耳濡目染,要为丈夫生儿子传宗接代,成为更有力的政治竞争工具已经在她们心里里根深蒂固。就算拼命,她们也希望自己能生下男丁,生很多很多男丁。

孩子的羊膜囊如何处理,脐带什么时候剪,器具应该如何消毒处理,皇贵妃早就有过严格要求,也对稳婆进行过培训。

现在她们处理起来得心应手,倒是不用皇贵妃过多操心。

小阿哥用襁褓包好,由稳婆抱出去给太子瞧瞧。

太子看到儿子自然是十分高兴的。他在与太子妃大婚之前,宫中没有侍寝的格格,大婚之后,与太子妃感情比其他两位侧福晋更好。

太子妃从怀孕到生产这一时期,他都没有离开过京城,一直陪伴在她身旁。

现在他们的第一个儿子出生了,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亲自给孩子起了乳名,希望他能平安长大。

康熙听说太子妃平安产下皇长孙,龙颜大悦,从太子到太子妃,再到小阿哥,甚至毓庆宫的宫人,统统打上了一遍。

这个待遇,除了太子,大阿哥是没有的,其他阿哥大概率也不会有。

直到皇长孙满月的时候,胤祐才第一次看到这个小侄子。

小侄子有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一点也不认生的四处张望。脸蛋儿圆圆的,捏起来格外舒服。

太子对儿子小心翼翼,除了皇上太后以及皇贵妃抱了抱,也没有让其他人经手。

胤祐看着这个只有一个月的奶娃娃,实在喜欢,忍不住问太子:“我能抱抱他吗?”

太子想也没想就同意了:“当然可以,你会吗,我来教你。”

胤祐在太子的指导下,一手拖着小皇孙的后脑,一手搂着他的腰,让他趴在自己的胸前。

小侄子好像有点喜欢他,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个笑容。

胤祐看得有趣,激动的喊道:“他笑了,他笑了!”

这么小的孩子,哪里知道笑这个表情,他就是勾了勾唇角而已。

不过,胤祐笨手笨脚的抱着他,他竟然没有半点哭闹,这就足以见得,小皇孙还是很喜欢他这位叔叔的。

没过一会儿,孩子该吃奶了。奶嬷嬷过来接过皇孙,抱下去喂奶。

胤祐跑到皇贵妃跟前,手舞足蹈的跟她形容:“他抱起来软软的,还有一股奶香味。”

皇贵妃问他:“喜欢吗?”

“还不错,反正跟抱小动物感觉是不一样的。”

“以后,你有了自己的孩子,你就会发现,抱着他和抱着别的小孩儿,那感觉也是不一样的。”

胤祐笑道:“你要这么说,那我可就有些期待了。”

皇贵妃点点头:“和你血脉相连的一个崭新的生命,当然是值得期待的。但这也意味着一份责任,无论他是男是女,好看或者不那么好看,健康或是疾病,甚至身体有一些缺陷,你也要全心全意的爱他。”

“那是当然,就像你爱我那样。”

皇贵妃双手按在他的肩头,在他耳边轻声说道:“儿子,你真棒!”

四阿哥出发去山东的前一天,皇贵妃让他回了一趟承乾宫。

本来也没叫胤祐,奈何这小子脸皮厚,跟着哥哥一道回去了。

路上,他对四阿哥说道:“我猜额娘一定给你做了好吃的。”

“所以,小七这是回去蹭饭去了?”

\"胡说!\"胤祐一脸坏笑,“我这是去给你践行。”

四阿哥搂过他的肩膀:“嗯,那我还得谢谢你。”

“哎呀,跟我还客气什么?”

皇贵妃确实做了一桌子饭菜等着四阿哥回去,看到胤祐也并不惊讶,知道他必定会跟来,饭菜都多做了些,这小子愈发能吃了。

胤祐得了便宜还卖乖:“今儿这菜有点咸,否则我还能再吃两碗饭。”

皇贵妃瞪他一眼:“你已经吃了三碗了。”

胤祐惊讶道:“是吗?你这承乾宫的碗也太小了吧。”

“那你下次来,我给你准备个盆。”

“你以为我吃不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