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第 135 章

“这么努力做什么?”

八阿哥反问道:“努力有什么不好?”

“努力到拼命就不好了。”胤祐手臂展开,将弟弟搂进怀里,“别怕,七哥永远疼你。”

八阿哥靠在他的胸前,少年人的胸膛仍旧单薄,贴上去就能听见沉稳有力的心跳声。

八阿哥一只手抓着他腰间的衣袍,有点想哭,又感觉很安全。

胸中的情绪汹涌了片刻,再抬起头来的时候,他七哥已经睡着了。

“……”

第二日,康熙要去行围的地方名叫三潭峡,是两山之间的一条峡谷,因为谷口有三处潭水而得名。

出门的时候,胤祐就牵着他刚得来的那匹汗血马。那马老老实实的被他骑着,一点昨天的烈性都没有,再加上洗干净之后,白得纤尘不染,透出点若有似无的粉色,极具迷惑性的外表,乍一看,根本没人能与昨天那匹马联系起来。

就是早上去牵马的时候,他的小白龙稍微有点意见。

小白龙本来在吃草,看到胤祐来了,高兴得摇头摆尾,草都不吃了,等着胤祐牵它出门。

可是胤祐这个“负心汉”,有了“新欢”就忘了“就爱”。

只是敷衍的摸了摸它的头,牵着隔壁那匹马出去了。

“……”

胤祐想给那匹马起个名字,想了一整个晚上也没有个合适的。今早来看他,安安静静的站在马厩里,没有跑起来的时候就跟一匹普通的白马无异,甚至还要更加纤细,普通人都不会多看一眼那种。

出发的时候胤祐摇摇晃晃的坐在马背上,一拍大腿:“有了!”

六阿哥转过头来看他:“什么有了?”

“名字有了。”胤祐拍了拍马儿的脑袋,“它的名字。”

周围几个阿哥都好奇的转过头来,等着听他起名字。

胤祐总有这样的本事,他在哪里,只要一开口说话,周围的人注意力全都会被他吸引过来。

“你们看这里。”胤祐指了指马儿的脖子,那是它们最怕热,汗腺也最丰富的地方,已经开始泛起隐隐的绯色,近乎透明的皮肤下还能看到血液流动。

“姑娘们脸上抹了胭脂不就是这个颜色吗?所以,我决定就给它起名叫做胭脂。”

“……”

“那个……”五阿哥提醒他,“这好像是一匹公马。”

胤祐摸摸马儿的耳朵:“公马怎么了,公马也能叫胭脂。”

山涧流水潺潺,正值秋季,溪谷两旁的松叶林染成了一片红色,松针落在水里,如锦似缎一般。

两边的丛林中有许多动物,这里已经靠近东北地区,时常有老虎出没。

今儿就正好让他们遇见了一只,不过是在溪水的另一边。

老虎的花色和松针的颜色完美融合在一起,隔了一段距离,肉眼很难捕捉到。

康熙身为帝王,成日被天下人捧着,总感觉自己就是万物之主,能够征服一切。

尤其是老虎这种被称为百兽之王的动物,在他看来,就是最好的猎物。

射杀大自然的最强者,方能彰显他的帝王雄威。

于是,看到阿志东北虎,他对别的猎物都失去了兴趣,一心想要将老虎射杀。

他骑着马沿着小溪一路追赶,后面的人紧紧地跟着。

胤祐眯着眼看向丛林,老虎估计是没有天敌的日子过得太久了,看到人类也并不惧怕,反而在松叶林间若隐若现,像是挑衅一般。

康熙看准了他藏身的地方,举箭便射,老虎躲闪不及,正中腹部。紧接着再补上一件,那老虎当场毙命。

胤祐跟在后面,无可无不可的看着,他对狩猎没有兴趣,兄弟们都开玩笑:“这若是放在他们祖先生活的年代,小七大概要饿饭了。”

“怎么会?”胤祐冲着兄弟们甜甜的撒娇,“有哥哥们照顾,哪里饿得着?”

这时候,围绕在康熙身旁的随行大臣、蒙古王孙皆是大骇:“从来没有听说过隔着山涧,只能隐隐约约看到老虎的身影,就能将猛虎射杀,皇上百步穿杨,臣等望尘莫及。”

这一通夸,把康熙捧得那叫一个高兴,没过多时,又拿□□击毙一只趴在林间的老虎。

今天的战利品颇丰,康熙心满意足,在山涧丛林间走了走,又看了看那三处潭水,这才起驾回銮。

官兵抬着老虎回来的时候,胤祐和五阿哥两人专程凑过去看了一眼,五阿哥问:“好像是公的。”

胤祐点点头:“应该是吧。”

兄弟俩这才稍微放下心来,至少不会有小老虎在野外流浪。

回去之后不久,般迪就来找到胤祐,关于昨天胤祐要他派人去查的事情,现在有了答案。

“七阿哥。”般迪向胤祐抱了抱拳。

胤祐诧异的看着他,又在他肩头捶了一拳:“这么客气干嘛,叫七哥!”

般迪:“……”

胤祐捂了捂自己的嘴:“说快了,叫小七,叫小七就行。”

“小……小七。”般迪还有些吞吞吐吐,“你昨天让我去打听的事情,我已经问过了。”

甜甜的小可爱立刻眸光一敛,拉着般迪走到一旁:“怎么样?”

“草原那么大,许多地方都没什么人烟,在我们这儿,马匹都是自由自在的奔跑,大家见到了也不会在意。”

胤祐问:“可是这匹马这么特别,怎么会没有人对他有印象?”

“他平日看起来不就是一匹普通的白马吗?”

“……”

这倒是把胤祐问着了,这马不是情绪激动或者剧烈运动的时候,看起来确实和普通的马也没多大区别。

这时候,般迪问了他一个问题:“大宛国在哪儿?”

“在匈奴西南,在汉朝正西面,离汉朝大约一万里,盛产葡萄酒。”【百度百科】

“啊?”

“张骞出使西域曾到过那里,《史记》和《汉书》对此地皆有记载。”

般迪挠了挠头,还是没听明白这个大宛国究竟在哪儿。

胤祐接着说道:“根据《史记》的记载,以及我曾经在皇叔那里看到的沙盘和地图,我推测,这个地方在天山和吉萨尔-阿赖山山间的费尔干纳盆地,也就是乌兹别克汗国的地盘。”

“康熙二十二年,准噶尔骑兵占领费尔干纳使乌兹别克汗国。”

“!!!”

康熙这次兴师动众的带上一觉老小,由塞外绕路前往盛京祭祖,自然不是游山玩水,吃吃喝喝,顺便打猎那么简单。

事实上,每到一处,他都会和各部首领、王公会晤,商讨准噶尔事宜。

自从乌兰布通之战让让噶尔丹那只老狐狸逃跑之后,康熙就很是头疼。

之后,噶尔丹又是投向又是示好,康熙也想过以招抚为主,和平解决问题。但噶尔丹这个人实在是奸猾诡谲,康熙又素来谨慎,准备等着明年的蒙古诸部会盟再试探他一下。

但另一边,也要做好随时开战的准备。

这几日,胤祐不管去干嘛都带着那匹马,并且时刻观察着马儿的反应。

终于,就在他们即将离开科尔沁,继续往松辽平原行径的时候,让他发现了异常。

那天他正好没有骑马,陪着太皇太后再看一看科尔沁大草原,帮他牵马的太监急匆匆的过来禀报,说他的胭脂死活不走。

胤祐过去一看,那马儿就像是感知到什么,一直试图挣脱,想要往一个方向奔去。

胤祐二话不说拉过缰绳翻身上马,让马儿自己在大草原上奔驰,寻找方向或者什么人。

般迪见此情形也跟了上去,两个人一前一后,往人群中冲了过去。

太皇太后、皇太后和皇上起驾,他们随行的的大臣、侍卫、宫女太监以及八旗精兵加起来本就有上千人,再加上来送行的蒙古王公、官兵和百姓,草原上至少上万人。

胤祐这一去就只留了个纵马狂奔的背影,康熙眯着眼看了片刻,也没有阻拦他,只派人跟上去看看什么情况。

皇贵妃看着这一幕,都有点麻木了,只觉得她儿子才是一匹野马,现在终于来到了了大草原。

话虽这么说,但眼睛仍旧死死地盯着儿子,不肯挪开。

心里还是担心得要命,生怕他出点什么意外。

太皇太后倒是急了,拉着康熙问道:“这又是闹哪一出,不会摔着他吧?”

康熙亲自扶着太皇太后上马车:“摔不着,皇祖母放心。”

“你快……派人去把他给我追回来,这要出了什么事怎么得了?”

“您别着急,他又不是小孩子,骑射功夫都不错,不会有事的,再说还有般迪跟着他。”

康熙把太皇太后扶上马车,吩咐人送老祖宗回行宫休息。

太皇太后哪里肯,康熙却态度强硬,让皇太后也陪着一并回去,后面跟着的一众女眷也被遣走。

胤祐和般迪两个人骑着马冲入人群,其他人纷纷闪开,生怕被马冲撞到,有的还是妇女带着孩子。

胤祐顾忌到百姓,一拉缰绳,想要把马控制住。可是这时候马儿根本不听他的,哪儿人多就往哪儿冲。

从那天制服这匹马,胤祐就觉得这马是很通灵性的,它什么都知道,一般情况下服从性也高,绝对不是什么难以驯服的野马。

只是它被训练得很好,认主罢了。

所以,它才不是什么野马,它是有主人的。

胤祐猜测,它的主人一直都藏身在科尔沁。他来到这里也是寻着主人的气息找过来的。

只是科尔沁实在太大,茫茫草原要找对方向就不错了,要找到一个人谈何容易。

现在他们准备走了,那人终于露出了马脚,马儿发现了主人的气息,或许并不想被胤祐带走,所以才疯狂挣扎起来。

它不停地往人多的地方乱闯,也不是没来由的发疯,或许只是它的从前的主人有意往人多的地方藏匿罢了。

胤祐和般迪两个人被人家遛了好几圈,到最后,人群散开,那人终于无处可遁,露出原型。

那看上去只是个很普通的草原汉子,身体壮实,五官粗矿,皮肤被草原的风刮得像树皮一样粗糙,头发油腻腻的搭在两侧,身上的衣袍也不太能看出原本的颜色。

那人将手放在唇边,吹起一声长哨,这是一个信号,汗血马不再向前,开始原地转圈,前后脚踢跳跃,想要将身上的人甩下去。

与此同时,那人就近上了一匹马,朝着马屁股一挥马鞭,横冲直撞奔向人群外。

胤祐哪能让他就这么跑了,整个人一跃而起,足尖点在躁动不安的马头上,借力往前,凌空翻了个跟头,一脚揣在那人肩头,把人从马上踹了下去。

马受到惊吓,嘶鸣着跑了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