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第 136 章

这才摸了摸肚子:“饱了。”

吃饱喝足就该出发了,胤祐庆幸太皇太后担心他出幺蛾子,不让他再骑马,而是让他陪着坐马车。

他现在就能在宽敞温暖,垫子铺得又厚又软的马车里美美的睡上一觉。

太皇太后坐在他旁边,看着他眼睛下面一团青色,有些心疼的抱怨道:“这是昨晚没睡呀。”

苏麻喇姑拿了张毛毯过来,要给胤祐盖上。太皇太后却接了过去,亲自搭在胤祐身上,又摸了摸他的脸:“眼看着就长大了。”

“可不是,”苏麻喇姑扶着她坐在垫子上,“再过三个月就该十三了。”

太皇太后叹了口气:“刚送来慈宁宫的时候,不会走路也不会说话,你瞧瞧现在,大小伙子了。”

“咱们哥儿文武双全,奴婢瞧着,别的阿哥可都不如他。”

太皇太后捻动佛珠:“我可不要他文武双全,我就想他平平安安,万事顺遂的过好这辈子。”

“一定会的。”

这一路行来,走走停停,到了盛京已经是十月。

东北的天比京城冷多了,雪也比京城更大。

他们第一晚没有进盛京城内,而是驻跸在盛京郊外,盛京内务府掌关防印佐领三官保的府邸。

这也不是什么大官,府邸看起来也很一般,胤祐都不知道阿玛为什么要在这里住一晚。

等这位佐领携一家老小迎驾,回到正厅,胤祐才知道,原来这位佐领就是宜妃的父亲,也就是五阿哥、九阿哥和四公主的郭罗玛法。

郭络罗氏有两个女儿嫁入后宫,这次只有宜妃随圣驾回到盛京。

即便如此,两位老人也很满足了。

他们只在这里住了一晚,第二日就要处罚前往盛京皇宫。

一大早胤祐就发现宜妃一脸忧虑之色,这可一点不像刚与父母团聚一夜的表情,她好像有什么心事。

看出来的也不止胤祐一个人,五阿哥也看出来,不过他一向跟他这个额娘关系不亲,连带着跟郭罗玛法也没什么亲近之感,张了张嘴,本来想问,片刻之后,又作罢,转身去了皇太后那边。

只有九阿哥耿直,想也不想就问道:“额娘你怎么了,心事重重的。”

宜妃摇了摇头:“没什么。”

宜妃的父亲跟随他们一道回了盛京皇宫,昨儿宜妃见到父母心情还有些澎湃,今日倒是平静了许多。

大抵是离家太久,感情也就不那么深厚了。

胤祐曾经在太皇太后的回忆中听到过无数与盛京皇宫有关的故事,这次终于有机会亲眼见到。

盛京皇宫比起紫禁城那可小多了,不到紫禁城十分之一的大小。

崇政殿、清宁宫、东面的关雎宫和衍庆宫,西面的麟祉宫和永福宫,这些名字胤祐都已经烂熟于心,甚至里面曾经住过什么人,他都能一一数出来。

他最好奇,最想要第一时间看到的,自然是永福宫,那里可是他的乌库玛嬷住了好多年的地方。

盛京皇宫的布局和紫禁城很不一样,尤其是中宫和东西后宫。

炕绕着墙砌了一整圈,床就修在炕上,有官员介绍,这叫万字炕。

宫殿窗户也开得很小,不像紫禁城,一整面墙都是门窗。

一路过来,胤祐跟着住了不少东北这边的行宫,到了盛京皇宫发现,果然很有东北特色。

他指着炕上掉下来的篮子说道:“这就是悠车,把小婴儿放在里面,以防被野兽叼走。”

说着他还唱起了那首摇篮曲,是小时候太皇太后和苏麻喇姑经常唱给他听的:“悠喳喳,摇喳喳,宝宝好好睡觉吧;悠喳喳,摇喳喳,你阿玛出兵发马啦,挎腰刀,骑红马,拉弓射箭本领大,大花翎子亮顶喳,功劳分给你爷俩……”

别的皇子可没有机会了解这些,听着就觉得新鲜。

胤祐拿起悠车下面一直布老虎,发现炕烧得热乎乎的,倒也不客气,一屁股就坐了上去:“我今晚就睡这儿了。”

康熙瞪了他一眼,正打算斥责他没规矩,可还没来得及张口,太皇太后就笑呵呵的说道:“睡吧睡吧,你就是长太快了,不然乌库玛嬷就把你放进去,让你感受一下悠车。”

胤祐看了看链接摇篮的那两条绳子,实在是年深久远,总感觉不怎么结实。

赶紧走到太皇太后跟前,扶着她坐下:“不必不必,我睡炕上就好。”

最终他也没有机会睡在永福宫,而是跟着其他兄弟去了别的宫殿居住。

康熙和皇贵妃住在正中的清宁宫,胤祐趁着阿玛不在,跟额娘开了句玩笑:“皇贵妃到了盛京,体验一下中宫待遇。”

皇贵妃嗤笑一声:“我要是想,用得着来这儿体验?”

胤祐点点头,又好奇道:“你为什么不想做皇后,母仪天下不好吗?”

皇贵妃惊讶道:“那时候不是你说做了皇后就是别人的额娘,你不要跟人家分享额娘。”

胤祐尴尬的笑了笑:“是我那时候不懂事。不过我觉得你自己也不怎么想。”

皇贵妃拍了拍儿子的脸:“月盈则亏,水满则溢这个道理你不懂吗?”

后面还有半句话,她没有说出口:“我不想你变成孤儿。一旦你妈没了,有个爹也等于没有。”

母子俩闲聊的时候,胤祐将那天与萨布素将军的谈话跟额娘说了说,其中就提到了那位俄国摄政王——索菲亚公主。

胤祐感慨道:“真想见一见这位女摄政王。”

皇贵妃摇了摇头:“索菲亚并不算什么,她有野心却缺少智谋,那位彼得大帝才是你真正应该留意的。”

他很想告诉儿子,索菲娅公主只是摄政王,没什么了不起。接下来彼得的女儿伊丽莎白女皇,还有她为继承人挑选的未婚妻,叶卡捷琳娜大帝才是女性政治家的杰出代表。

“对,我也觉得!”胤祐本来半靠在炕上,听到这话就坐直了身体,“所以我告诉萨布素将军,让他派人去俄国,留意这位彼得皇帝的动向,送来京城。”

皇贵妃皱眉:“给你?”

“当然不是!”胤祐笑道,“给阿玛,我顺便看一下。”

胤祐本来是这么打算的,让萨布素将军时常为他传递彼得的消息。但后来经过反复思量,他又觉得这样不妥。于是,改变了主意。

又一次,康熙召见几位已经成年或是即将成年的皇子,问他们是否了解雅克萨之战。

又是打仗又是谈判,大家自然多多少少都有了解。其中最了解的是大阿哥,听着他侃侃而谈,兄弟们频频点头,赞同大哥的看法。

后来,康熙又问:“接下来应该如何?”

仗都打完了,《尼布楚条约》也签了,还能如何?

但没人敢这么回答皇父,大家还是说俄国人一贯背信弃义,是吃人的恶魔,自然不能掉以轻心,应该加强防守。

胤祐却说:“不够,他们不断侵扰周边邻国,签了条约又怎么样,既然知道他们一贯背信弃义,就要做好他们卷土重来的准备。光是防守远远不够,咱们应该主动。”

“啊?”

众人吃惊的看着他,什么叫主动,是主动去侵略俄国吗?

胤祐左右看看,随后笑道:“你们想什么?我是说主动了解他们的动向,在他们有所行动前,早做准备。”

康熙满意的点点头,认为他的考虑很是周全。第二日,就主动让萨布素再次觐见,要他持续派人前往沙俄打探情报,并且传回京城。

萨布素将军不知道父子几人的谈话,还以为胤祐真的去说服了康熙。

皇贵妃搂过儿子的肩膀,手刚放上去,胤祐就“嘶”的一声,她这才想起来,儿子肩头还有伤,有点自责的说道:“哎呀,对不起,忘了七阿哥逞英雄,留了‘勋章’。”

“疼……”

皇贵妃前些日子每日给他换药,直到伤口长好。照理说应该没什么大事。可是儿子喊疼,老母亲还是有些担忧。

于是,他就伸手去解胤祐的扣子。胤祐拉开衣领向他展示自己的左肩,那里只有一道浅浅的疤痕,再长长兴许连疤都不会留下。

皇贵妃问他:“真疼?”

“逗你玩儿。”

老母亲顺手又在他肩膀上拍了一巴掌:“越长大越烦人。”

没过一会儿,康熙回来了,拉着胤祐下棋。

父子俩你来我往在棋盘上杀得正酣,魏珠进来禀报,说是宜妃那边来人说主子病了。

康熙头也不抬的问道:“什么病,严重吗?”

魏珠小心翼翼的答道:“说是,头疼。”

“宣太医过去瞧瞧。”

魏珠大着胆子抬头看了他一眼,又低下头,领命退了出去。

皇贵妃坐在一旁,心里想:“人家不知道宣太医吗?专程过来告诉你,不就是想让你过去看看,怎么那么不解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