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第 143 章

“少了。”

胤祐咬了咬下唇,更加不高兴了:“你也认为减兵之后我们会在人数上处于劣势?”

傅先生抬起头来瞪了他一眼:“我说减兵的人数少了,作战兵力减到一万人足以,其他人都改为辅助兵,去运送粮草和辎重。”

这个更狠,四万六千人直接减到近八成。

胤祐听到这话,脸上立刻就展开一个笑容。绕过桌子,走到傅先生跟前,一把挽住了他的胳膊:“我就知道,师父想得跟我一样。”

傅先生赶紧抽出自己的手臂:“走开走开,别影响我写字。”

这时候,张勇将军从门外走进来:“噶尔丹的蒙古兵骁勇善战,对于漠西漠北一代地形非常熟悉,一万人还是少了一些。”

他在书桌前坐下,笑道:“一万三千人,不能更多了。”

两位师傅的话无疑都证明了胤祐的想法是对的。对于战争而言,人数占多自然是很大的优势,但这也不能一概而论,得根据具体情况,随时做出调整。

后来,胤祐回承乾宫看望皇贵妃,恰巧碰到康熙也在。胤祐还想跟阿玛提一下,其实,他认为中路的补给线也很长,同样应该适当减兵。

康熙却只是拉着他下棋,并没有再提此事,胤祐也只得作罢。

十一月的时候,康熙带着儿子们到南苑大阅兵。

这次,康熙把所有年纪稍大的皇子都带上了,从大阿哥到八阿哥,连太子也跟着一起前往。

当日,康熙就在阅兵仪式上说道:“用兵之道,以赏罚为要。今日大阅,朕将将敕,以昭示劝惩。”

下面开阔的空地上列八旗官兵枪炮为三队。第一队,以汉军火器营鸟枪步军居中,炮位排列左右,满洲火器营鸟枪骑军列于炮位两侧。

第二队,以前锋兵居中,八旗护军分列两侧。

第三队,排列八旗护军,两翼设立应援军。

康熙率领皇太子,以及诸皇子全部身着甲胄,前张黄盖。内大臣、御前侍卫、大学士以及兵部诸位大臣也都穿着甲胄扈从。而后是貂尾枪侍卫随行,枪后立两面大旗。上三旗侍卫,全都穿着盔甲整肃。

康熙继续说道:“本朝用兵以来,所向无敌。野战则胜,攻城则克,所向披靡……”

他洋洋洒洒说了一大篇鼓舞士气的话,而后又说到阵亡者的抚恤问题,家里的老弱妇孺都照顾得妥妥帖帖,让将士们没有后顾之忧。

这是胤祐第一次身穿盔甲,黄底镶红边,代表镶黄旗的颜色。

头盔上的盔枪虽然短而粗壮,头一次戴上多少有些不习惯,重心不稳就容易前后左右移动。胤祐要拼命保持一个站姿,才能确保不被头盔遮挡视线,

有这种烦恼的不止他一个人,除了大阿哥,剩下几人多多少少都有这样的困扰。

好不容易等到康熙讲话完毕,接下来就正式进入阅兵阶段。

大家从高台上下去,分别骑马,跟在皇父身后,立于骑兵之前。随后鹿角战鼓齐名,众兵齐进,鸣金而止。接下来,枪炮齐发,如此九次,在第十次时连发大炮,声势撼天动地。

这一系列阅兵流程走下来,确实振奋人心,别说一个噶尔丹,这样的阵势,就算说他们要远征欧洲,胤祐都信。

而后,康熙又带领皇太子、诸皇子,大臣侍卫骑射和步射,皆中靶,射箭完毕之后,赐宴众官兵。

这一天的行程总算完毕。诸位皇子第一次穿着几十斤的铠甲,一开始还挺新鲜。经过这一整天,又是骑马又是射箭,到了晚上,个个都有点支撑不住,换上常服。

大阿哥看着弟弟们:“连盔甲都穿不住,你们还想上战场?”

兄弟们心想:“谁要上战场打仗了,这么多将军,哪儿轮得到咱们上?”

胤祐倒是觉得还好,别说几十斤,就算上百斤的重量穿在他身上,他也觉得跟穿了件薄纱没什么区别。

于是兄弟们也发现了,大家都累得半死,只有胤祐,没事儿人似的,精神的很。还有精力去招惹大阿哥,吵着要跟大哥切磋武艺。

大阿哥也累啊,挥了挥手驱赶他:“别闹!赶紧回去休息,你不累吗?”

胤祐笑道:“大概我天生就是要上战场的,一点也不觉得累。”

这话说得,他一个养尊处优的皇子,衣服布料稍微次一点都要唧唧歪歪半天,这也不舒服,那也不舒服,非得换更柔软舒适的上品绸缎才肯罢休。

现在怎么就成了天生要上战场的?

时间已经临近十二月,康熙得抓紧时间,把年后出征的事情安排妥当。

于是,回宫之后,立刻诏兵部觐见,颁布军令。诸皇子以及大臣也被要求站在一旁听着。

在宣布军令之前,他还宣布了一个消息:“朕决定率领诸位皇子亲征噶尔丹。”

“……”

大臣们和皇子们都很惊讶,皇上怎么如此热衷于亲自上战场打仗?

大臣们极力劝阻,认为皇上就应该坐镇京师,怎么能亲自远征?

关键,康熙出生在京师的紫禁城,与他的先祖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一直领兵打仗不同,他到现在四十岁,还没有亲自打过仗。

这这……

虽然谁也不敢提,但是心里却忍不住要想,明英宗的土木堡之变就是前车之鉴,皇上的安危重于一切。

大概只有胤祐一个人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颇为兴奋。他之前还有些担忧,阿玛会不会同意让他跟着出征。

现在可算放下心来,阿玛不但自己打算亲征噶尔丹,还要把他们几个都带上!

从澹宁居出来,他就迫不及待的将这个消息告诉给了策棱,策棱听后比他还高兴。

时隔五年,他总算等来了这一天,终于可以回到漠北收复故土。他一定要手刃噶尔丹,以报灭族之仇。

那天在南书房,胤祐已经将那副地图上的每一个地点都记在了脑子里。

他凭着印象复制了一份,但对于距离这个东西实在掌握不好,他总觉得这个很重要,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好好研究一番。

他拿着这份地图,每天拉着策棱研究,让他事无巨细的给自己介绍漠北这个地方。

但是漠北那么大,策棱离家的时候也不过是个十来岁的少年,哪里知道那么多。

他只能回家请教祖父,进宫之后再向胤祐转述。

胤祐觉得这还不够,他又自己去翻阅了许多古籍资料,每天都在抱着书,研究地形和兵法,将脑子里想的在图上画出来,而后拿去和傅先生、张将军讨论。

张勇跟他开玩笑:“以七阿哥如今的本事,在我账下当个副将绰绰有余。”

傅先生不服:“我的徒儿,怎么能只当个副将,那必须是个冲锋陷阵的将军。”

胤祐在一旁点头:“没错,是个以一敌百的将军!”

“那是自然。”

兄弟们都觉得很奇怪,就算皇父要带着他们远征,他们也就是在大后方配合各位将军处理一些后勤工作。皇父怎么可能真的派他们上前线打仗。

胤祐收起书本,咧着嘴冲他们笑:“那是你们,我不一样。”

“你有什么不一样?”六阿哥跟他开玩笑,“你更不能去了,阿玛一定会让你留在他身边,把你看得紧紧地,一步也不许你离开。”

五阿哥也凑过来笑道:“就是,说不定一个不留神,你这小崽子又擅自跑去战场,照我说,就应该军法处置,狠狠地打一顿屁股。”

“去你的!”胤祐推他一把,“你家军法打屁股?”

保泰凑个脑袋过来:“我阿玛说了,可以用军棍打屁股。”

这么说起来,大家倒是很期待七阿哥被军棍打屁股的场景。

胤祐生辰那天,皇贵妃一早起来给他准备做生日蛋糕的材料。哪知道小崽子一早跑来,说自己都十六了,还吃什么生日蛋糕,华而不实,不如给他多下两碗长寿面吃吃。

皇贵妃歪着头看他,有些愣神:“都……十六岁了?”

“嗯?”胤祐挑了挑眉毛,“虚岁十六,成年了。”

皇贵妃捧着他的脸:“怎么那么快?”她又比划了一下,“昨天你不是才这么大一点吗?”

胤祐拉着额娘的手:“你是不是舍不得我长大?”

皇贵妃眼底忽然闪动着晶莹的光泽,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他,像是怎么也看不够:“不是说好了,永远做我怀里的小宝宝。怎么一转眼,就十六岁了?”

胤祐搂着她的肩膀哄她:“现在也是你怀里的小宝宝,永远都是。”

皇贵妃看了看两人肩膀的差距,大概明年这个时候,自己就得仰着头看他了。

她笑着把头转向另一边,不让儿子看到自己眼角滑落的一滴泪水:“哪有你这么大的小宝宝?”

“有的有的!”胤祐又跑到她的另一边,要屈膝才能将头靠在额娘肩膀上,“你记不记得,我曾经说过。我从生下来就开始爱你,我会爱你一辈子。”

听闻此言,皇贵妃再也忍不住,泪水汹涌而出:“小崽子……”

胤祐拿过手帕,替她擦干泪水:“我要吃长寿面。”

“这就让人给你煮一碗。”

胤祐伸出两根手指:“两碗。”

“行!”

“再加两个鸡蛋。”

“加!”

面还没上桌,康熙过来了。看到胤祐十分高兴:“朕还想着下午召你去澹宁居,没想到在这儿遇上了。”

他看到皇贵妃脸上的泪痕,立刻敛了神色,质问胤祐:“又惹你额娘生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