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番外1

解尘大师抖了抖银白的胡须:“毕竟本寺也得了纳兰夫人颇多香火钱的嘛。”

胤祐“噗嗤”一声笑了出来,感觉这老和尚越来越可爱了。

解尘伸出颤巍巍的手,指着墓旁一棵梅树:“仙君请看。”

胤祐定睛看去,那树枝上竟然挂着许多素帕,胤祐走过去仔细看了看,每一张帕子上都有纳兰写给卢氏的悼亡词。有的是一整首,有的只有半阙。素帕也未必都是白色的,也有绿的、蓝的、紫的、分的,高高低低的系在树枝上,风一吹,还颇有几分意境。

解尘和尚说:“许多人都不知道,其实纳兰夫人当年产下的是一对孪生兄妹。”

这么一说,胤祐就明白了。在皇室以及贵族看来,双生子尤其是龙凤胎是不吉利的。有“一阴一阳,家破人亡”的说法。

而且人们普遍认为,这样的孩子其中一个是养不大的,即便都活到了成年,也会伴随着诸多苦难。因此,这样的人家,也不愿让外人知晓。

就连胤祐跟容若与富敦的关系那么好,也只是知道他有女儿,却也不知道大女儿竟是卢氏所出。

本来嘛,他一个皇宫里的小皇子,没事打听人家家里的女眷做什么。

“纳兰小姐每年除了夫人的生辰和忌日,佛祖生辰和涅槃日也都会过来。每次来都会在梅树上系一方素帕,风吹走了她也不在意,只说凭着好风,让母亲看一看父亲对她的思念。”

胤祐只当是听了个与纳兰有关的故事,也没有特别放在心上。他走到那棵梅树下,把手里那方素帕也系了上去。

又转过身来,让小沙弥去取了些香烛上来,给纳兰夫人上了一炷香,这便离开了。

康熙带着一家老小到畅春园小住。住着住着发现,他好像许久没见过胤祐了。

这小崽子,还没大婚就迁出皇宫,出去了就不见回来。就算回来了,也是给太皇太后和皇后请个安就走,他这个皇父是瞧不见他人影的。

康熙也曾经把他身边伺候的人叫来问话:“淳亲王在宫外成天都干嘛?”

“回皇上话,王爷每天都去戏楼听戏,在酒楼里与那些书生文士畅谈诗词,去教堂同西方传教士闲聊……”

他天天的还挺忙,却不干一件正经事。

“去!”康熙吩咐“宣淳亲王觐见。”

胤祐今日正好要去一趟畅春园。前一日诚郡王派人来说请他去一趟算学馆。

胤祐来到畅春园,还没来得及去蒙养斋,先被顾问行截去了澹宁居。

康熙看到儿子,气就不打一处来:“你看看你,不读书也不当差,每天游手好闲像什么样子。”

说到这里,他忽然想起来。在胤祐很小的时候,说什么也不愿意读书,自己也曾在心里妥协过:小崽子长大了,哪怕是个游手好闲的傻子,做阿玛的也能养他一辈子。

这……一不小心还真长成了个游手好闲的傻子。

康熙敛着眉目问他:“你多大了?”

其实康熙这是个设问句,紧接着就要数落他不干正事。哪知道胤祐理解错了,以为是个疑问句,伸出两根手指:“虚岁二十了。”

虚岁二十,其实只有十八。

康熙也四十好几了,差点没被亲儿子气出个好歹来:“朕在你这个年纪儿女都已经好几个了。”

接下来的话题胤祐已经猜到了。果不其然,只听他阿玛说道:“老祖宗和太后都问起这事,老九老十都快成婚了,你的婚事也不能再拖,嫡福晋我已经给你挑好了,佛伦的孙女,舒穆禄氏,嫡出。再给你挑两个侧福晋。”

胤祐不屑的晃了晃脑袋:“佛伦我就不喜欢,我能喜欢他的孙女吗?”

“这是你身为皇子的使命,由得你喜不喜欢?”

胤祐笑弯了一双好看的眉眼:“那我就回甘肃去。”

康熙一愣:“你去甘肃做什么?”

胤祐嘿嘿一笑:“当初,我看到前年敦煌就此没落,心中颇为感慨,想着出掉了噶尔丹,就能打通往来贸易,将那边的玉石、棉花还有葡萄运回来,把我们的瓷器、茶叶卖给他们,这样,也能让西北一带的经济复苏。”

原来他也不是真的游手好闲,他还关心几千里外甘肃一个边陲小镇的经济。

胤祐继续说道:“再过些时日就该吃李广杏了,阿玛你不知道,那杏和咱们这儿的不一样,有一种特殊的清甜,我都馋了。”

“我还想看看莫高窟怎么样了,一千年前的壁画,我希望能够完好的保存下来,再过千万年,让咱们的子孙后代也看看。”

康熙瞪他一眼:“别想了,你连福晋都没有,哪里来的子孙后代?”

得,这话题又给绕回来了。

“阿玛”胤祐走上前,站在康熙的龙案前,“三哥让我去一趟算学馆,说是有事同我商量,咱俩再聊一会儿,他那边该下学了。”

康熙深吸了口气:“朕话还没说话,你急什么?”

“您说您说!”

“去甘肃,你想都不要想,那边的事情朕已经下旨让陕甘总督去办了,你就安心呆在京城,哪儿也别想去。”

胤祐敷衍般的点点头:“知道啦!”

康熙站起来:“走吧,一道过去瞧瞧。”

之前第一批在算学馆学习的几个人,经过康熙、诚郡王以及传教士的教导,如今几年过去了,他们也已经顺利毕业,承担起了教学工作。

康熙一路看下来,还挺满意。

胤祐在他身后,问诚郡王:“三哥今天把我叫来有什么事?”

诚郡王这才说道:“儿臣想,这天地下的读书人学习《四书》、《五经》都有书,学起来也较为统一。咱们也能把和数术相关的内容也编纂成书,推广到全国各地的”

胤祐听完眼睛一亮:“咱们可以从易到难,编纂成几本书,这样就能提供不同阶段的学习要求。”

诚郡王又说:“我也是这么想的,所以找你来商量,书应该怎么编。”

康熙看着两个儿子你一句我一句,说得有板有眼,还挺高兴:“行了,这件事就交给你们兄弟俩去办。小七别忘了去给老祖宗跟皇贵妃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