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番外6

时间一晃过去许多年,当初六阿哥从欧洲回来过后,带回了许多新技术新思想。

他说他还看到了那个彼得皇帝,对方就在俄国的出访使团内,他对造船技术也非常感兴趣。

胤祐也得到消息,彼得回到俄国之后做出了大量改革。

胤祐和六阿哥商量之后,也想要消防欧洲,积极兴办工厂,发展贸易,文化、教育和科研事业,同时改革军事,建立正规编制的陆海军。

但他毕竟不是皇上,他知道康熙是个十分谨慎的人,如果改革太激进,他阿玛肯定接受不了。

但是没关系,既然阿玛接受不了,他就去找太子,反正从小到大,太子哥哥最疼他,他说什么太子哥哥都会答应他。

虽然在国家大事上不可能他说什么都答应他,但他说的,太子一定会慎重考虑。

他不但找了太子,还找了他的几个兄弟们。

胤祐从小和兄弟们一起长大,对他们各自擅长什么都非常了解。

他和大阿哥聊起军事,两个人探讨如何建立正规编制的海陆军,而取代现在的八旗兵。

胤祐认为,现在的八旗兵早就不是当年清军入关时候的八旗兵,他们只想躺在功劳簿上享福,根本没有当年的战力,也承担不起一个国家的国防重任。

相反,汉军的绿旗兵却人才辈出,比如延恒。但因为他们的汉人身份屡屡不受重用。

然后他又去和三阿哥聊教育,认为蒙养斋不能只有一个算学馆,应该加入别的学科,比如语言、医学、天文等等。

还有就是,不仅皇家科学院要注重基础学科的研究,全国各地也要兴办学堂,让孩子们都有书可以读。

他还有一个更加大胆的想法,他想让天底下的女孩子也有书可读,只是现在不便提出来,他只对皇后和王妃说过,这两个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都表示支持他。

小的时候,胤祐一直认为农业不重要,想要国富民强,不应该把子民都束缚在土地上。可自从与皇后和四阿哥的那次谈话之后,他才深刻理解了农业是立国之本这句话。以史为鉴,粮食战争在任何时候都有可能轻易摧毁一个民族和国家。

所以,他把这个发展农业的重任交给了四阿哥,反正哥哥从小就对这些感兴趣。

八阿哥是个为人和气的人,在大臣面前一直都没什么架子,和许多人都能搞好关系。他性格中本来就有八面玲珑,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特点。

因此,成年之后,他一直在掌管理藩院的事情,也就是处理和蒙古、回部以及西藏等的关系。

胤祐认为,外交不只是对这些属国,而是应该将眼光放在更远的地方。

既然他们现在和沙俄那边关系紧张,对方封锁了大清和欧洲联系的陆路,那么他们可以通过航海,去加强与师姐各国的联系,不只是欧洲,也包括其他地区,就像当年郑和下西洋一样。

既然欧洲能有那么多传教士不远万里的过来,他们也能派人出去,去传播东方文化。

九阿哥是个很聪明的孩子,尤其在钱这方面,胤祐发现,他非常有经济头脑,鬼点子多得是。

胤祐要大力发展手工业,兴办工厂,加强和欧洲国家以及西边属国的贸易往来,于是,就有意培养弟弟在这方面的能力。

经过几年的努力,兄弟们在自己的领域也都算是小有成就。但康熙毕竟上了年纪,已经不是年轻时候那个雄才伟略,勇于尝试和改变的君主。

胤祐渐渐发现,他的阿玛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政务方面也渐渐有了几分懈怠,以往朴素的生活也渐渐变得奢靡。

懒政是懒政,但是手握至高无上的权柄,谁又愿意轻易放手。

但是,他握着权力不办事,这对于庞大帝国的发展并不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