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46章 立规矩

军卒和草寇的区别就在于一个有规矩,一个没规矩。

鱼禾一行是在造反,又不是占山为王。

他们是叛军,不是草寇。

叛军也是军卒,必须有规矩。

六盘水义军的兄弟们大多出身于六盘水兵营,倒也习惯遵守规矩。

只是新军的规矩,明显不适合他们。

新军军中规矩繁琐,而且经常朝令夕改,一些规矩,上面的官员都不一定弄得清楚,更别提底下的军卒。

所以鱼禾决定,制定一些简单的规矩。

越简单的规矩,越有效。

鱼禾不需要自己瞎想,新朝以后的朝代那么多,各个朝代的军纪,他都可以借鉴。

六盘水义军兄弟们出身不高,各朝各代那些文邹邹的军纪,六盘水义军兄弟们不一定能够理解。

适合六盘水义军兄弟们的,似乎只有那么一个。

鱼禾取了笔墨,润了润笔,在竹简上写下了‘四大军纪七大规矩’一行大字。

随后又在底下写下了四大军纪,分别是‘军令如山’、‘不私取百姓分毫’、‘缴获归公’、‘尊老扶幼’。

七大规矩,分别是‘言辞和气’、‘损坏东西要赔偿’、‘不损坏庄稼’、‘不调戏女子’、‘无令不得饮酒’、‘不得擅自斗殴’、‘不得强取别人钱财’。

鱼禾制定的四大军纪、七大规矩,是借鉴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但其中一些纪律和注意并不适用于新朝,所以鱼禾做了一些更改。

比如军纪中增添的‘尊老扶幼’,就这个一条小小的规矩,威力却大着呢。

能快速的提升鱼禾一行在百姓中的名望。

古人重孝,尊老了规矩一出,能瞬间将六盘水义军的名头拉高好几个档次。

鱼禾之所以能想到这一点,也是在回忆汉新历史的时候,发现汉武帝刘彻登基以后,为了招揽人心,曾经多次下诏,奉劝民间百姓尊老,并且还为老人们制定了一系列优厚的养老政策。

汉武帝刘彻穷兵黩武,几乎将大汉大部分钱财用在了战争上,大汉子弟死伤不计其数,民间百姓却并没有太大微词和反叛,跟他尊老重孝,以及制定的养老政策,有很大的关系。

鱼禾不求能像汉武帝刘彻一样,建立千秋功业。

鱼禾只求汉武帝刘彻的故智,能让他在百姓们中间站稳脚跟,能让他在乱世之中谋取一个安稳的立足之地。

比起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中,鱼禾改的更多。

像是什么买卖公平、不虐待俘虏之列,根本不在鱼禾考虑之内。

鱼禾现在不需要跟人交换俘虏,即便是以后需要跟人交换俘虏,他也会将俘虏折腾个半死,再送回去。

因为他不折腾对方的俘虏,对方却会折腾他的俘虏。

别人对他都不会善良,鱼禾对别人也不会善良。

鱼禾写完了自己立的规矩,又仔细的推敲了一番,发现没有其他纰漏以后,就将竹简收起来,准备到了夜间跟鱼丰商量一番,然后发给六盘水义军的兄弟们。

时间一晃,就到了傍晚。

鱼丰等人安顿好了老弱妇孺,整理好了三间铺子,又收拾了一番葛平留下的两间布坊,回到了县衙。

任方早就吩咐县衙里的厨娘准备了一大桌吃的。

一大碗稀粥、一大盆菜疙瘩、还有一些蒸肉,摆在桌上。

鱼禾一行围在桌边,任方坐在主位上,看着两边坐着的一群亡命之徒,有些不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