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60章 国策、律法一直保护的都是弱者

益州郡、越巂郡多蛮夷,汉人很少。

所以鱼禾在益州郡用的治理办法,搬到越巂郡也适用。

但是犍为郡,还有半个巴郡,主要的百姓是汉人。

益州郡的法子,就不适合用在犍为郡。

包括一些律法、条文,也得重新定制。

鱼禾沉吟着道:“秋耕快到了,先制定出有关田产的律令、条文,给百姓发田产和种子,让百姓们先复耕再说。”

粮食不论什么时候都是个大问题。

等到绿林、铜马、赤眉三支起义军纵横的时候,粮食就会显得更关键。

所以鱼禾必须主抓粮食。

冯英看着鱼禾,迟疑着道:“那主公打算如何给百姓分配田产,又如何统管?”

鱼禾心里早有盘算,他坦言道:“如今犍为郡地广人稀,半个巴郡更是一个百姓也没有。所以田产倒也充裕。

可以给犍为郡的百姓依照人头,每人分发二十亩田产。

愿意迁移到巴郡去的,可以给发四十亩田产,再添一头牲口。”

有道是故土难离。

犍为郡的百姓如今已经扛过了大难,再想让他们离开,很难。

鱼禾要快速将没有人烟的半个巴郡发展起来,就必须用优厚的政策吸引人过去。

鱼禾发给百姓的田产并不多,依照如今犍为郡人口密集程度,以及半个巴郡没有人口的情况,每个人发一百亩地,都绰绰有余。

但是发的田产多了,百姓们根本就种不过来。

鱼禾倒是可以派人去抓一些蛮人当分给百姓当私属。

但王莽好不容易在废除奴隶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鱼禾只要稍微再添一把火,就能取消奴隶。

鱼禾干嘛还要开历史的倒车?

冯英迟疑着道:“是不是发的少了?”

鱼禾摇头笑道:“不少了,犍为郡的青壮被冯茂和廉丹折腾死了不少,没剩下多少。纵然有牲口帮忙,一个人一年伺候二十亩,都不一定能伺候到位。四十亩地,估计得找人帮忙才行。

发的多了,只会被荒废。”

冯英苦笑着道:“留着也是荒废啊?”

鱼禾笑着道:“所以我准备将各军淘汰下来的青壮,充为劳力,让他们去种田。”

简单的讲,就是农垦兵团。

冯英虽然不理解,但觉得此事没有什么坏处,也就没有反对。

冯英又问道:“那田产的归属,以及田产买卖,该如何管束?”

鱼禾听到这话,陷入到了沉默。

这可是一个大问题。

很大很大的问题。

田产私有、准许买卖的话,土地兼并是不可避免的。

新以后的历代,都没有人能解决这个问题。

中华人对土地的热情是永远不会衰退的。

因此,田产分到了个手里,并且准许买卖的话。

豪族、商人、官员等等,总会用各种各样的办法将百姓手里的田产弄到自己手里。

百姓们最终会沦为佃户、奴仆,帮豪族、商人、官员等去耕种。

然后豪族、商人、官员等会越来越富,百姓会越来越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