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页

五营共有十个试百户,这十个试百户周士相在拿着名单看了一遍又一遍后,才最终确定十个试百户的人选。这十人分别是彭大柱、葛义、宋二牛、郑铁柱、郑大牛、林再生、王有喜、张二江、吴麻子及李辅国。

除李辅国外,其余九人有四个是大樵山出身的老弟兄,先前也都是当过总旗和小旗,另外四人则是罗定以后参加太平营的,其中宋二牛、郑铁柱、郑大牛都是当了总旗的。

林再生先前连小旗都没当过,在德庆之战表现也一般,不过新兴一战却是砍了四个绿营兵,其后的四会一战更是奋勇在先,连斩数名营兵。攻打高要城时更是第一个冲进城中,战后论功,周士相便格外看重他,考虑十个试百户人选时便定了他一个。

王有喜这名字很喜庆,人也长得喜庆,他不是大樵山出身,也不是罗定参加的新兵,而是绿营出身,他是邵九公手下的兵。

背上烙字绝了后路的江西兵在参加太平营后一系列战斗中表现都表现突出,这王有喜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论斩首数,至今恐怕也有十几个。单以首级晋升,试百户一职怎么也是轮不到他的,但为了安抚表彰江西兵,周士相破格定了王有喜一个试百户,且是就在邵九公的雄威营中任职。

李辅国这个试百户的任命完全是出于拉拢所需,这拉拢不是怕李辅国反水,周士相相信李辅国不可能有胆量反水,因为他跟邵九公那帮人差不多,在清朝那边根本没有路可走。这个拉拢与其说是拉拢,不如说是想指着他原先这个千总的名头震摄高要城这帮绿营俘虏,让他们心安,不再担心太平军会要他们性命。

有邵九公前例在,日后太平军少不得会接纳更多的绿营降将降兵,将他们安置好并完全转换为太平军的一员格外重要。多转换一个替清廷效力的汉人士兵,就是替汉人复兴多一分力量。天底下的汉人是杀不绝的,可满州人却是能杀绝的。没有了汉人的助纣为虐,周士相有理由相信满州人总有一天会族灭。

各营总旗、小旗名单很快就被五个百户报了上来,一大半都是先前的小旗、老兵晋升上来的,另一小半则是一些表现杰出的新兵担任。

德庆大牢中的老犯人廖瑞祥在做了几天周千户的幕僚后,便被周士相送到了后营,廖老头年纪毕竟大了,前营此次突进肇庆靠得是两腿条,靠得是快速行军,靠得是敢打敢杀,如此一来,虽然周士相急需知识分字在身边协助,可也不能不让廖老头到后营去,因为这老头根本跟不上前营的行动,留他在身边只会害了他。

没了廖师爷的协助,全军所有的公文都需周士相一人忙碌,这让他头大也是头痛,听葛正他们说高要招的新兵中有几个识些字的年轻人后,周士相马上叫葛正把人领过来,叫这几个年轻人就在亲卫营中每日帮着处理公文便是。

各营兵员全部调整后,一营共有战兵500人,伙兵20人,全营520人,小旗以上军官35人。

第119章 武器

武器方面,在一众百户、试百户围着周士相争了半天后,最终定下震虏营和雄威营全员配备长矛,虎捷营则是全员配备长刀,至于当作后世工兵使用的陷阵营则是全员配备火铳,所有药子也都由陷阵营统一使用。

镶蓝旗汉军此番带来的火铳一共有270杆,除了十几杆在战斗中损毁,余下都完整无缺。出于对火铳的重视,并且已经决意将太平营从一支冷兵器军队向热兵器军队转换,因此周士相便让陷阵营承担太平营火器兵的试验田。只要陷阵营的火铳兵能够熟悉使用火铳,并且掌握战法,将来便能作为全军装备火铳的种子教官队。

关于如何打铳,秦智生、邵九公等人都知道,只要教会几个陷阵营的军官,下面的士兵自然也跟着会使。周士相这边也将前世当兵时对枪支的使用总结了一些能够用在火铳上的东西,战法方面也提出了分段射击的理念,这比明军或清军使用火铳一窝锋的射击要强上数倍,威力和效果也更强。

周士相很是为自己能够将前世从国外电影中学到的三段射击,运用到中国的17世纪窃窃欢喜,却不知道早在两百年前,大明朝的永乐皇帝就在军中的神机营将三段射击发挥到了极致。只不过两百多年过去,一代不如一代,承平久了的大明朝竟然将这种火铳作战的最佳办法给遗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