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页

问题很好解决,关系太平军指挥之权和自家性命,周士相可不含糊,当着齐豪和他一干手下的面就直言,太平军欢迎你们来投,现愿以军中总旗一职相授,不知你是否愿意。

原以为齐豪毕竟当过总兵官,现下却只能当个总旗,落差不小,心中肯定有怨,不想齐豪听了这个任命后却是什么也没说,欣然就应了,其爽快模样让周士相心下都有些不好意思,暗衬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试想人家早年就跟着张献忠南征北战,无论是年纪还是资历都比自己这个二世为人的秀才要强得许多,又能在李定国退军西撤无路的情况下领着手下兄弟坚持抗清,虽听使者说他们做得土匪勾当要比和清军打仗来得多,甚至还和清军绿营的一些人坐地销脏,但无论如何,人家没有降清,没有掉转枪口向昔日同僚下刀,又在明知新会已被清军包围的情况下毅然来投,单此,便足以释一切,此等人物,又岂是眼中只有功名利禄之辈,又岂能是自己可以猜忌的。

从齐豪那里周士相又了解了些新会被围后外界的情形,上月,东安有一支明军曾试图向新会靠拢,但被清军打退,又有海北道周北凤部千余兵曾搭乘船只入江口,但没有突破清军广东水师的封锁,折了几艘船后就匆匆又退出了江口。就在半月前,听闻阳江海陵岛有一支明军登陆上岸,但随后却又没有动静。除这些外,齐豪也没有多少外界的消息,这些情报还是他和清军做销脏勾当时通过对方的只言二语得知的。

这些消息让周士相暗叹了口气,新会围城前他虽然向外派了十几拨使者,但是真正抱有希望的却是高州方面,他很希望因为他的到来在罗定煽动的小小蝴蝶翅膀能够影响明清战事,至少能够让孙可望和李定国不在这个节骨眼上内讧,可是现下看来,这个希望怕是覆没了,从时间算来,这会孙可望怕正和李定国相煎甚急,十数万大西军精兵在两位王爷的指挥下手足相残。

没有李定国的第三次东进,新会的局面便是个困局,指望那些毫无战斗力的南明杂牌军以及只能在水面称雄的水师来解太平军这个危局,恐怕是痴人说梦了。更何况那些散落在广东各地的南明军队的将领似乎也没几个能看出太平军占领新会对广东局事的影响,要不然何以只有一两股兵马动了下,而不见其他各路将领齐齐向新会运动呢。

求人不如求己,新会这个困局看来还得太平军自己解决,可如何解决呢?

城外里三层外三层的清军包围圈让周士相一筹莫展,在不抛弃那些老弱妇孺的前提下,他近乎没有任何突围的可能,可若是真抛弃那些老弱妇孺,指望那些老婆孩子都在城中的士卒跟着他跑,这他娘的比痴人说梦还要不现实。

好在,清军在吃了两回亏之后已经没有胆量再强行攻打新会,城中的粮食还能撑上三四月,唯一麻烦的就是吃盐的事。心系吃盐这事,周士相自然就向齐豪询问起他们如何进城,又是否有办法沿这条路出城运盐回来。

齐豪他们能进来,自然也能出去,只要人数不多,西城外这条通道便可以说是太平军能够和外界联络的唯一通道。但是出去简单,可到哪里去找盐呢?他们总不能到清军手中抢盐吧,真要闹出动静,清军也不是傻子,自然知道防线肯定出了纰漏,到时排查起来,江上这条路肯定就会断掉,届时新会城可真就是孤城一座了。

齐豪一时头疼,手下一个兄弟却突然说道也不是没有办法能够往城中运盐,但是代价怕是要大些。

闻言,周士相和宋襄公两眼一亮,双双询问起这个人。据此人说,他跟齐豪在山上落草时曾到处找食,无意和广东水师的一个人搭上了线,此人虽是水师的人,但在道上也混得开,出名的胆大,眼里只认银子不认人,若是银子足够,就是要他把自家老娘宰了怕也干得出。当初,他们下山获得一些财货便多数是交给此人出手。说到这时,那人和齐豪脸上都有些尴尬,言语也多是含糊不清,周士相和宋襄公却如何听不出来,想来就是下山杀人抢东西,然后把这抢来的东西交给那水师的人出手,换取他们需要的粮食。

这勾当,周士相没做过,可宋襄公如何没做过,秃子蒋和和葛正他们一帮人又哪个没有做过!做土匪就要有土匪的觉悟,做土匪就要有做土匪的活路,不去杀人放火,要这土匪做甚?

乱世人命如蝼蚁,杀人放火金腰带,两世为人,周士相早就看开了,这天下一日不太平,这种事情便一日不会断绝,所区别的不过是哪个死而矣。

见齐豪面有愧色,周士相忙岔了这话头,直问他有没有办法和水师那人联系上,看看是不是能够从他手里买到太平军急需的盐,对方心黑不要紧,银子也不是什么大事,只要有盐,价钱不是问题,怕得是没有盐!

就这么着,齐豪等人在城中休整了两日,便又在深夜沿着来时路潜出了城,借着从前做土匪时打下的人脉真和水师那人说上话,对方听闻他们是要盐,也没二话,直接给出了价格,一百两一袋盐(50斤)装。

这个价格可真是黑得离谱了,现下虽是乱世,盐价比太平年景高得多,可一袋盐顶多十两银子,这人却一下给涨了十倍,气得齐豪直骂这家伙生儿子没屁眼,可骂完之后却还是回去报给了周士相。周士相没有他这等激动反应,微一沉吟,便让他去后营找宋襄公到公库取一千两银子带上,趁夜就出城,今晚无论如何也要把十袋盐运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