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页

张胜等了半日,不见城内有人接应,只得硬着头皮下令攻城。欲挥令旗时,忽然看见城内碧鸡坊的门楼上高悬“飞报大捷旗”,顿时大惊失色。

早就与白文选、马进忠商议反戈的马宝趁机说:“我们大营兵败,李定国必派兵截我们后路,现在只能撤退为上!”

于是,张胜、马宝等人再不敢攻城,纵兵城外大掠一番,趁乱逃走。城中被软禁的王尚礼听说张胜撤走,知道事情败露,惊慌中以腰带上吊自杀。张胜回撤途中,在浑水塘正遇李定国,双方列阵死战。由于只有这一条退路,张胜挥兵拼死杀前,一时间杀得李定国兵几乎不稳阵脚。

刚经交水大战,未及修整,又连夜赶路,李定国兵战斗力消耗极大,打了近一个时辰,疲态顿现,李定国属下士兵扛不住,呈现全线溃败之势。列于张胜阵后的马宝发现情况不妙,马上向张胜兵阵连发大炮,呐喊杀来。

张胜虽是勇将,见此也不得不惊,大叫:“马宝也反了!”拍马就逃。跑了一宿,张胜半路见自己部将李承爵来迎,心中大喜,庆幸自己终于逃得一命。二人正寒喧间,忽然冲出数名兵士,把张胜击于马下,五花大绑。

张胜大骂:“汝为部将,何敢叛我?”

张承爵回道:“汝敢叛天子,又安能责我!”

张胜哑口无言,被押送昆明后,永历帝下令将其送入闹市斩首。

孙可望逃至贵州境内,令留守大将冯双礼把守威清等地要路,吩咐他道:“如果刘文秀追兵至,可速放三炮通知我。”

结果冯双礼也叛了孙可望,没过多久就点放三炮,吓得孙可望连水也没有喝一口,携妻儿亲信以及大批金银辎重逃出贵阳城。

众叛亲离之际,孙可望这个“国主”狼狈至极,行至新添,他的妻妾、辎重,尽为冯双礼手下所劫掠。到达偏桥时,孙可望随从只剩二十个人。路过镇远、平溪、沅州等地,南明守将以及他昔日手下将领皆闭门不纳。孙可望已经绝望,到了靖州,却有中书舍人吴逢圣率所部兵马前来迎接他。

望着吴逢圣这唯一一个还忠于自己这个国主的部下,孙可望凄惨至极,恨恨的看着西边怒吼起来:“孤不惜此数茎头毛,当投清营借兵,以报与李定国之不世之仇!”

第414章 唐三水的牛皮

北京,折腾了半个月,召开了两次议政王大臣会议后,顺治方定下南下广东大军组成。计满州镶黄旗4个牛录1100余兵、蒙古两红旗9个牛录4900余兵、汉军两白旗14个牛录5800余兵,又调直隶绿营兵4000余,河南绿营兵3000余,共计20000余人组成了平远大将军济度麾下的大军。

大军至广东后,广东吴六奇、唐三水等部清军尽数归济度节制。粮草所需除广东就地解筹外,另由浙江和南直隶调拨一部,为此顺治下旨着东南下批漕粮不必解京,留待大军至江宁后直接取用。大军出京后粮草供应由沿途地方予以办理,各级官吏不得怠误,违者轻则削官,重则杀头。

此次南下大军组成由蒙八旗和汉军旗担负主力,满州兵只从前锋营抽3牛录千余兵南下。前锋营始建于天聪年间,初名葛布什贤超哈营。顺治三年时定营制,营兵从满洲、蒙古八旗的各佐领下抽调,皆是各佐领下的护军马甲,养育兵等武艺高强、身强力壮者。前锋营设有统领、参领、侍卫等官。统领由王公大臣兼领,统领以下各级长官,由满人和蒙人担任。此次抽调的3个牛录为镶黄旗满州兵,也是皇帝直属禁军,战斗力较旗下其余牛录要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