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页

对惠州大户“劝粮”的任务,周士相交给了苏纳。胡启立也在惠州对士绅们劝过粮,可他劝粮的对象却是有选择性的,大户人家多半没被劝过粮,而属这些人拥有的田地最多,粮食最多。

交待宋襄公缓办惠州事和对大户劝粮并不矛盾,周士相交待宋襄公,若惠州官府和那些被劝粮的大户告状,就把责任推到苏纳这个满州人头上,等到粮食榨出来后,再由宋襄公这个布政使大人安抚下惠州官府,实在不行便由他这个兴平伯出面。要是这样都不行,那也是给脸不要脸了,左右惠州也是要完全按照香山模式办的,周士相不介意惠州出几起“通鞑”大案出来。

惠州劝粮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跟韶州的唐三水买粮。闻知太平军大败清廷大军后,唐三水就很识趣的派人送信祝贺周士相,话里话外却是担心周士相会不念情谊对他下手。

对谁下手也不能对唐三水下手啊,周士相绝对不是个不讲情份的人,所以回信表示自己绝无沾染韶州之意,只盼唐兄能够在清廷那边步步高升。

周士相要宋英告诉唐三水,他刚刚大胜济度,但也没忘了唐三水这位好兄长,故而唐三水可于某日派兵至某处,周士相这边也派兵去,然后便是唐部兵神勇,太平军不敢战,狼狈而逃的情节,如此唐三水就能往北京发去捷报。有济度大军惨败在,唐三水这份捷报定然能让清廷刮目相看,对他器重万分。说不得吴六奇的广东提督之位便是唐三水的了。

唐三水得了宋英话,自然是高兴万分,他忽然发现自己能够步步高升,好像全得益于周秀才,现在周秀才那边越来越能打,简亲王大军都叫他败了,却能不怕名声有辱配合他唐三水给清廷演出好戏,保他唐三水继续高升,这份情义足够感天动地了,周秀才当真是我的好兄弟!

虽然周秀才最后婉转表达了他很缺粮,希望作为兄长的唐三水能够予以救济,且数量还不少,但唐三水却是不介意,拍板就定了此事,保证周士相的手下不会因为没有吃的而饿了肚子。

在周士相的安排和宋英的协调下,刚刚才移驻到清远的第七镇派了一个旅到韶州的英德晃悠晃了一圈,然后带着几百辆车军粮回到了驻地。这些军粮都是清廷为了让唐三水守住韶州,不让太平军从湖南北上而特意从运往西南大军的粮食中调过来的,却不想转手就叫唐三水给送了周士相做人情。不知顺治若是知道此事,会不会气得吐血三升。

唐三水的报捷奏疏和达素向清廷禀报济度大军惨败的奏章是一前一后发出的。济度死后,周士相还命人封锁了一段消息,直到他准备回广州时方命第五镇解除对潮州和福建交接区域的封锁,将济度兵惨败的消息放了过去。

第467章 满汉一家

北京,在顺治等待西南和广东捷报时,盛京将军(昂邦章京)敦拜给京师上了折子,说是罗刹人在额木尔河雅克萨修了一座城堡后一直不老实,前些日子突然袭击了瑷珲城,大肆屠杀附近的达斡尔、朱舍里、赫哲等族,驻守宁古塔的将军沙尔虎率八旗前往征剿却大败而回,罗刹人有趁势窃占宁古塔之意。

这个消息让顺治很不高兴,虽然宁古塔这个地方只是一片荒凉不毛之地,也没有什么塔存在,且还是专门用来流放犯人的地方,可以说对于大清毫无价值。但此地却是传说中爱新觉罗家祖先六兄弟的居处,顺治身为爱新觉罗子孙,哪里敢让祖宗的居处叫红毛鬼罗刹人给占了。可关外八旗打不过罗刹人,现在关内西南、广东、福建、湖北、川东都在用兵,一时半会也调不出大军讨伐罗刹人。所以顺治决定怀抚那些罗刹人,在汤玛法的帮助下,他降了一道写给罗刹国沙皇的圣谕。

在这份谕告上,顺治对罗刹沙皇如此说道:“尔国远处西北,从未一达中华。今尔诚心向化,遣使进贡方物,朕甚嘉之,特颁恩赐,即俾尔使人赍回,昭朕柔远至意。尔其钦承,永郊忠顺,以副恩宠。”

谕告上,顺治只字不提罗刹在关外大清领土上的骚扰和滋事,也不提罗刹人对于关外大清子民的杀戮,更不提被他们占去的土地,只反复强调,希望罗刹的沙皇能像大清周边的其它国家如朝鲜、日本、越南等国一样与大清保持良好的正常关系,若是罗刹国愿意每岁入贡、永效忠顺,那大清皇帝显然是十分高兴的。

和这份谕告一同出关往雅克萨递交的还有大量宝物,雅克萨的罗刹人在接到这份大清皇帝的谕告和宝物后,果然明确表态将向他们的沙皇递交国书,并争取派使团到北京朝见大清皇帝,也表示不再侵犯大清的领土,从此罗刹与大清友好相处。

消息回馈到京师后,顺治不禁欢喜,认为罗刹人虽然是红毛蛮子,可还是识大体的,也是晓得大清皇帝威风和厉害的,比起西南的李定国、广东的贼秀才、福建的海寇郑氏要可人的多。若这帮贼人都和罗刹人一样不给大清皇帝添麻烦,这天下早就太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