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页

洪承畴的提醒让多尼有些警醒,六天前皇帝派来的使者除了恭贺大将军进展顺利外,也提到了皇帝希望大将军尽快结束西南战事,从而可以抽出兵马解决广东的太平军,另外东南方面也需回兵,情报显示金厦的郑氏八月出兵北上并不是攻打浙江,而是想从长江直驱南京城下。虽说郑氏船队于洋山海面遭遇飓风损失惨重,但郑氏父子经营数十年,富可敌国,这场飓风造成的损失并未动摇郑氏根本,因此郑氏很可能会继续北上攻打南京。所以为防万一,皇帝希望大将军可以早点结束西南战事。

多尼何尝不想快点班师回京,可永历朝廷还没覆没,他想班师也不得。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吴三桂不负重望,能把朱由榔擒杀在永昌了。

苦闷时,贵阳却传来八百里急报。

急报是广西巡抚陈维新通过贵阳的军驿发来的,他言告广东太平军已入广西,梧州、浔州、柳州等重镇皆被太平军占领。鉴于太平军兵马强大,桂林孤城难守,陈维新为保存官兵实力,便率部退入贵州都匀。信中,陈维新称入桂的太平军兵力有十数万之众,不仅有水师,还有骑兵,寇首周士相麾下更有一支铁甲兵,遇人斩人,遇马斩马,颇是悍勇。

陈维新其实一开始并不是想退入贵州,而是想从南丹直接退入云南和线国安会合的,可攻占了桂林的太平军第五镇一直紧咬他不放,若是按原计划退入云南和线国安会合,陈维新担心自己可能撑不下去,所以在总兵徐天佑等人的劝说下,他领着残部退到了贵州境内。追击的太平军发现陈维新退入贵州境内后,不知为何竟没有再追下去。陈维新对此的判断是太平军的目的就是入云南勤王,所以他们不愿意进入贵州耽搁时间。

“广东蛮子进展也太快了些吧?”

多尼年轻的脸庞上浮现一丝讶色,有济度的前车之鉴在,他自然不怀疑广东那支明军的战斗力,也不会轻视,但是对方的推进速度仍然超出了他的想象。

半个月前多尼接到赵布泰的奏报说太平军已经进入广西并占领梧州,巡抚陈维新派人八百里急报请求线国安领兵回援,但赵布泰却认为广西不比云南,太平军攻打广西的目的就是为了到云南救他们的朝廷,所以谁主谁次显然很清楚。大清军的用兵方向只能是云南的永历朝廷,广西那边虽梧州已失,但尚有柳州、浔州、桂林、南宁等大城横在太平军入滇路上,可令这些地方的守军坚守以迟滞太平军的脚步,这样等到他们拿下广西,打通和云南的通道时,云南这边的大局早已定了。没有了朝廷,没有了大义,太平军再是能打也终将分崩离析。

多尼采纳了赵布泰的建议,他和洪承畴商量的结果是太平军进展再快,也须至少三个月时间方能占领广西,可现在,太平军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占领了广西数座重镇,速度之快,多尼感到很是心惊。

第538章 那秀才做的有些过了

闻巩昌王白文选战败,清军吴三桂部已逼近永昌城后,晋王李定国担心圣驾会有危险,立即率本兵六千余赶往永昌护驾。28日,晋王兵于永昌城北突破清军胡国柱部防线冲入永昌城内。知是李定国亲自领军到来,吴三桂不敢轻视,忙令各部加强戒备,未得他军令不得擅自攻城。

得报晋王亲自领军到来,永历喜出望外,带着大学士扶纲、雷跃龙、首辅马吉翔等人亲至城门相迎。看到一身戎装、满面风尘的晋王李定国,永历帝激动之余上前一把握紧他的手,颤声道:“晋王实话告于朕知,外面清兵是否势大?朕是否还有生机?”

看着皇帝惊恐样子,李定国心中叹惜一声,安慰永历帝道:“圣上勿用担心,永昌虽被清兵包围,但西去之路尚未堵死。若事不可为,圣上可向西而去。”说完,怕永历不放心,又道:“臣亲自领军为圣上殿后。”

一听永昌还没被围死,西去之路尚在,晋王又亲自领军为他殿后,永历遂心下稍安,可转眼又有所担心道:“西边不会有清兵埋伏吧?”

皇帝的这个担心让晋王沉默,哨探奏报,围攻永昌的除了吴三桂的兵马,另外还有清征南将军赵布泰和贝勒尚善所统兵,现在永昌城外只见吴三桂部,却不见赵布泰和尚善的兵马,所以李定国担心吴三桂可能是故意留下城西这处缺口诱使他率军西去,而另派赵布泰等部埋伏于途中。若那样的话,西去之路可就是凶险万分了。然而即便吴三桂在西去之路布下伏兵,李定国也没有其他选择,只能咬牙往西,因为永昌城已不足恃,围城清军有四五万之众,城中兵马连同他带来的这六千兵不过万余人,双方兵力相差四五倍。

若单单兵力悬殊倒也罢了,毕竟晋王所领六千兵都是跟随他打了十多年的本兵,战斗力远比吴三桂部要强的多。问题是永昌城中连同皇帝在内,人心都是惊恐,所有人只想着逃命,所以晋王根本没办法凭永昌和吴三桂对峙。现在他能办到的就是将圣驾送出永昌城,只有圣驾没有威胁,他才能着手部署和清军的决战。要不然,他的鼻子总是被清军牵着,顾此而失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