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页

截至目前为止,滚雪球的发展让太平军拥兵十余万众,可是因为底子太薄,一切军政建设都在起步,基础太弱,使得太平军还无法达到周士相所期盼的那样,或者说,他们没有时间,也没有资源进行新式军队的装备训练和轮换。周士相只能将有限的资源尽量往嫡系老四镇倾斜,这就导致非嫡系的各镇训练不足,军官的培训也极度不足,使得这些非嫡系镇和清军差不多,甚至有很多不如。比如朱统的第八镇、威远侯郭登第的第九镇、高进库的第十镇,以及王兴的第十一镇。这几个镇真要拉出来和清军对拼,恐怕败多胜少。

……

随着箭雨落下,冲阵的清军骑兵也冲到了明军火铳的射程之中。一声令下,百余杆火铳一次性的打出,硝烟弥漫,铳子飞射中,二三十个冲在最前面的清军被击落坠马。打完火铳的士兵自觉的往阵后退去,他们所在的位置被持矛的士兵填满。人的吆喝,马匹的嘶鸣开始嘈杂的响起,清军骑兵砸向了明军队列。百余步外那些射箭的清军也向前挺进,一轮又一轮的将大箭朝着明军射了过去。

李国安身前的那名亲兵被一支箭正中面门,连惨叫都没有发出,直接就是仆倒在地上。有士兵肩头中箭,立刻是捂着肩头倒在地上,甲旅的方队中虽然披甲士卒的比率相当高,可皮甲和棉甲并不能彻底防住清军射来的大箭,而且清军骑兵的这种大箭,破甲的效用相当的强。

在清军又是冲又是射的打击下,甲旅伤亡颇大。第五镇没有弓箭手,火铳兵数量又少,最能打的丙旅又不在,所以甲旅和乙旅竟没有什么可以抵抗清军这种攻击方法。火铳兵已经是组织不了轮射,只能装填好药子,就对着前面清军轰出去。单枝或十几枝火铳的射击,自然不及两百多杆火铳一次齐射来的厉害。加上又是夜色之中,视线受限,铳兵装填的速度很慢,且不但要防着清军的箭枝,还要防着因为紧张看不清楚装药过多,导致火铳炸膛伤了自己。

赵自强随时观察着战局,甲旅支撑的同时,乙旅已经完成队列调整,卢光祖建议将乙旅调上去合围清军骑兵,凭借兵力的优势耗死那些清军骑兵,可赵自强却不敢这样做,因为清军的大队步兵已经从玉萌山那里开了过来。这个时候要是把乙旅也调上围攻清军骑兵,那么清军步兵一旦上来,第五镇便连一个最基本的防线也没有了。

“去,告诉李国安,不管死多少人,他都得给我顶住了!”

唯今之计,赵自强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有硬扛了。

第589章 没死的就是精兵

“一营二营冲上去把清狗围起来,三营去对付那些射箭的清狗!”

李国安见己方阵列被清军冲得有些混乱,遂大声叫喊下令。听到命令,一营二营的官兵忙冲上前去,不顾伤亡要将冲进来的清军围住。三营的兵也向着那些放箭的清军冲过去。

一营兵是李国安的老底子,二营兵则是镇将赵自强的老底子,这两营兵一个军纪胜一筹,一个则是杀人胜一筹,算起来是第五镇除了丙旅之外最能打的两个营头。营中士兵以及他们的家人也是从太平军历次战斗中得到不少战争红利的,所以这会也都是打的顽强,一些士兵在军官战死后也没有想到就此逃跑,而是咬牙拿矛冲上去。

平日得到的好处还不足以让这些前绿营兵拼死,但残酷的家眷连坐法在他们心中的威摄力比清军的威胁更大,使得明军纵是落在了下风,短时间内清军想要再扩大战果也是不能,因为这些明军和他们从前对上的那些不同,他们根本不敢后撤,也不愿后撤。

不远处,看到甲旅在清军冲击下伤亡惨重,赵自强肉疼不已。他知道,那些战死的士卒有不少是跟自己许多年的老兵,若是有可能,他才不会让自己的嫡系就这么折损。可眼下骑虎难下,不打也得打,也根本不是考虑什么伤亡不伤亡的事,而是要拼死一战。

反水,临阵倒戈,赵自强还做不出来,因为他看不上线国安。真要投降,他赵自强也不会向同为汉人的线国安投降,而是要去找满州人投降。投降也分好坏的,向二鞑子投降能有向大鞑子投降来的有面子,来的有前途?

不过现在情形,就是他赵自强愿意降,对方怕也不会待见他。线国安一路从贵州下来,可是坑杀了不少俘虏和民夫的,赵自强不考虑别的,也得考虑一下线国安会不会把自己也给坑杀了。再说了,第五镇就是败了,广西这局面就能如他线国安所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