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页

此举让同来的徐文元他们大为不解,因为程汉斌是来参加会试的,却研究这武人用的火铳做什么。他们却是不知,程汉斌在家乡等待的十年时间内,可是亲手制作了不少奇巧之物,因此看到从未接触的自生铳,便难掩心下猎奇,或者说难按一探究竟之心。

汤若望见程汉斌对这自生铳感兴趣,竟是笑着命人取了一杆出来,告诉他说这是明朝工部所制。不过当时因为没钱制作,只制成了几十杆样品便停了工,一年后北京城破,这些样品自生铳不是毁于战火,就是流散民间。他手中这杆也是无意得来,顺治帝来时也把玩过,不过没当一回事。

看到真品,程汉斌更是激动,仔细看了结构,和书中所画图形竟是一分不差。激动之余便想向汤若望讨这自生铳,不想汤若望却笑着拒绝了,说他已答应澳门主教,要将这铳送到澳门去。

汤若望这么说了,程汉斌自是不好强求,只暗中记得这铳的每一处细节,回去之后便自己作了备注。放弃清廷会试南下后,他便一路琢磨自己去投那贼秀才当如何才能引起对方重视,倘若一上来就开门见山劝对方沿江东下直取东南,不免有些夸夸其谈,纸上谈兵,所以不妨从贼秀才的实际需要出发,先让对方看重自己,进而再择机进言。

湖南一路行来,程汉斌不但看到了太平军对湖南诸府百姓的压迫,也看到了太平军对火铳及对火药的重视,因此在反复思量之后,他毅然决然将《军器图说》作为自己的敲门砖。

现在看来,这敲门砖起到了大效果,这贼秀才果然是好火器之人。

“夷虏所最畏于中国者,火器也。毕大人生前所著这《军器图说》可谓博览古今,集古今火器大全,加自身创研,实为军国利器。在下当初初见时,也是惊得口不能言,尤其那自生铳更是不信,后来亲手打过那自生铳后,却是什么怀疑也没有了。”

“程先生见过自生铳的实物?”

说者有心,听者有意,一听燧发枪竟然有实物,周士相可是坐不住了。随后听了程汉斌一番说法后,心下顿时安定下来。想来崇祯得了这本《军器图说》肯定命人按图制造,毕竟都是军国利器。可无奈大明国库没有银子,加上战事紧张根本没有时间和资源,这才无奈停了自生铳的制造。现在世间所存燧发枪的实物怕也不过几杆,而其中一杆就在汤若望手中,那顺治却将此物不当一回事,看来多半是骑射思想及防范汉人思想作崇。而那汤若望要将这自生铳送到澳门,这居心怕也没安好意。

第609章 天子弃国

程汉斌没有任何隐瞒,将他去年在北京汤若望处所见自生铳实物构造详细与周士相说了。为了确认那自生铳就是燧发枪,周士相特意问了扳机和燧石方面的问题,程汉斌一一作答,和周士相认知中的燧发枪并无任何区别。

“那自生铳在击锤的钳口上夹一块燧石,传火孔边设有一击砧,射击时扣引扳机,在弹簧作用下,将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门边上从而冒出火星,引燃火药击发……在下虽不精火器,但也知此铳击发方式比之现时火铳好用得多,若士兵持自生铳对敌,要比持火铳对敌效率更高,且铳子发射的精度也要高很多,另外,据《军器图说》一书所说,制造一杆自生铳的成本仅七八两银子,这价格可是便宜得多。”

程汉斌已是将自己所知都说了出来,没有一点藏私,现在就看“贼秀才”如何决断了。

一杆燧发枪的成本不过七八两银子,而前年周士相派人跟澳门葡萄牙人采购火铳时,他们将一杆火绳枪卖出了40两银子的高价,气的周士相派兵封锁澳门关墙,在武力威逼下才从葡萄牙人手人以12两银子一杆的价格买了千余杆火铳,还是老旧的,很多买回来后还得要工匠重新维修才能使用。而一杆燧发枪的威力等同三杆甚至四杆火绳枪,所以周士相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就决定立即上马制造燧发枪。

广东那边在宋襄公的主持下已经开办了不少军工厂,有生产火药的,有生产新式军服,也有打造刀剑铁甲的,另外还有不少负责武器维修的工坊。匠人方面,太平军自成军起就格外注重有一技之长的人,只要是手艺人一律厚待,哪怕只不过会逢补破铁锅,打锄头之类的铁匠都被太平军网罗。占领广州后,六官之一的工官徐应元实际承担的职司就是负责太平军的军械制造,不过其人因为临时充为报捷使去了昆明,现在又被安南人给扣下,所以实际主持广东军械制造的是布政使司衙门。

银子,周士相缺,但再缺也不会短了军工生产,只要这自生铳确实能够批量生产出来,花再多的银子周士相都不会皱眉头,哪怕为此让广东银库见底,他也绝不会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