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8页

“败了,败了!”

目睹将旗被砍倒的清兵下意识的喊叫着四散而逃,董学礼也在亲兵的护卫下向北狂奔。后面的动静很快传到前面,令得那些在明军进攻下苦苦支撑的清兵也瞬间崩溃,他们纷纷扔下武器,发出同样的战败呼声,或是就地跪下投降,或是撒腿狂奔。崩溃如病毒般四散,感染着每一个听到消息的清兵,有不相信的清军将领朝后阵望去,果然不见了将旗所在,反而是后阵的士兵正在四散狂奔。

败了,肯定是败了!

不用多想,前面的清军将领也知道后面肯定是出了事,他们没有任何迟疑就打马逃奔。

贺珍顾不上那些逃散的清兵,他只想擒住董学礼,可却看不到董学礼的身影。清军虽然崩溃,但贺珍却不敢掉以轻心,董学礼若是逃了出去,对明军便是一种威胁,因为他可能会尝试聚拢溃兵撤回汉阳,到时对明军进攻汉阳仍是麻烦。可惜,贺珍带人在战场上兜了两圈,捉了几个俘虏询问,也没有查出董学礼的下落,不得已只得率部返回,协助郝摇旗他们收拾残局。

董学礼逃了出去,在发现明军骑兵来袭后,董学礼就往北面奔了。为了逃回去,董学礼把身上的盔甲、刀剑全丢了,使他看上去就是一个普通的溃兵,等到了安全地方后,他身上除了一把匕首外什么也没有了。

逃离险境后,董学礼并没有回汉阳城,也没有去与总督张长庚会合,而是让一个逃出来的部将去见张长庚,报告战败的经过。

董学礼不敢去见张长庚,因为他担心兵败的消息会让这位新上任的总督大人失去理智,拿自己的脑袋祭旗,因此他决定在外面避避风头,免得当了倒霉鬼。为了让总督大人相信自己不是畏罪潜逃,董学礼让部将禀报总督大人,说他正在外面收拢溃兵,打算与郝摇旗他们再决雌雄。

第616章 总督大喜!

董学礼不愧是名“宿将”,短短时间,就将自己的性命和前程分析的透彻。在他看来,张长庚新从湖广巡抚任上迁湖广总督,这换在平时,可是天下掉下的馅饼,大大的高升。然而,现今这总督位子却是扎人的很,弄得不好甚至还会丢了小命。

想那胡全才做了七年的总督,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可朝廷说将他拿下就拿下,且一点颜面也没留,直接锁拿进京,可想被押回北京的胡总督会有个什么下场。而张长庚接任,说好听点是皇帝器重,临危受命,说难听点怕也是顶缸的。湖广战局再这么败坏下去,朝廷总要找人背锅,先前是胡全才,下一个肯定是他张长庚,总不能皇帝自个背这个锅吧。

张长庚也是倒霉,洪承畴在长沙时,就一直看他这湖广巡抚不顺眼,屡次想换掉他,若不是他张长庚是汉军旗出身,恐怕早就灰溜溜走人了。现在他如愿以偿成了湖广总督,洪承畴也被皇帝一道圣旨赶去云南,湖广的天算是能一手遮了。然而,事实却是张长庚上任才三天,夔东明军就来攻打汉阳城了。汉阳一失,武昌无险可守,张总督弃城逃跑的话,朝廷铁定要他脑袋;不跑的话,明军也会要他脑袋。所以张长庚眼下是内外不是人,内外都要他命。

为了保命,保住这好不容易得来的总督位子,张长庚就必须击退来犯明军,就算不能让局面迅速恢复,也得保证不在他手中坏得更快。为此,得知明军大举来犯后,张长庚急的官声名声都不要了,向武昌全城士绅和满城百姓大肆摊派催饷,大肆强拉壮丁,弄得武昌城内是天怒人怨,这才在几天之内募了一支三万余人的兵马出来。

原想着来犯明军虽是郝摇旗和塔天宝这两个闯贼大寇,可兵马也不过万人,己方却有三万多人,以三打一,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淹死明军。岂料,他张总督人还没到汉阳,董学礼这前锋就兵败了。消息传回去,董学礼敢肯定张长庚必定是气急败坏,且有一百个要杀自己的心思。

按董学礼的想法,张长庚知道自己兵败后,应对的法子不外乎两个,一是回师缩回武昌,汉阳也不要了,就死守武昌;二么就是硬着头皮继续南下,寻郝摇旗他们决战。

若张长庚选择回师武昌,汉阳兵败的责任他肯定脱不了,北京的朝廷说不得就会将他免职,而届时武昌城内那帮被他勒索的士绅肯定会联合那批暗中反对张长庚的官员向朝廷告状,到时董学礼也可以将兵败责任完全推给张长庚,说他不知兵,冒进,催逼这才导致兵败,如此便能把自己摘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