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0页

唐王道:“事在人为。”

“士相已在筹备北伐南都之事,实无力出兵云贵迎回天子。况且天子眼下在缅邦,安危实难猜测。”

唐王沉吟片刻,道:“若天子有意外,则你将来须访孝烈帝皇子以继大统。”

孝烈帝是弘光朝给崇祯帝上的谥号,而有关崇祯皇帝的几个儿子下落,一直众说纷纭,没一个知道具体的,周士相没想到唐王还会想着崇祯帝的几个儿子,加上根本不知他们下落,所以没有多想,脱口便道:“孝烈帝数子下落不明,恐难寻找。”

“无妨,孤知道皇五子朱慈焕的下落,你若能拿下南都,孤便去将皇五子寻来,你拥他为帝,孤还做唐王。只要你答应这些条件,孤立马监国。”

第660章 内阁,六部小九卿

周士相不知唐王如何知道那个皇五子朱慈焕下落的,但他若知道这个朱慈焕便是民间传闻的“朱三太子”,想必会大吃一惊,毕竟这“朱三太子”名声很响,前世历史中清初便有许多人自称“朱三太子”聚众反清,有名者如杨起隆等。

不过便是知道那朱慈焕就是所谓“朱三太子”,且唐王真知道他的下落也将他找到,周士相都无意拥这五皇子为帝。拥立唐王监国只是周士相着眼于抗清大局,建立抗清统一战线所需,毕竟唐王是隆武、绍武之帝,金厦和忠贞营与唐王这一脉关系不浅,拥唐王易得这两家支持,拥了他人未必能有这效果。而那五皇子这么多年来下落不明,可见其人就是活着,也是一胆怯懦弱之辈,否则何以不早站出来,所以他便是烈皇子,周士相都不会让他来继唐王将来的大统。

胆小鬼如何能做天子!

唐王能得周士相看重,不是因为他无大才,也不是无大志,易受控制,而是唐王不怕死。他若和永历等人一样也是个成天只知逃命的胆小鬼,周士相看都不会看他一眼。

事情有些麻烦,周士相不肯答应将来访那五皇子的条件,但是唐王态度坚决,咬定周士相必须答应这条件他才监国。事情陷入僵持,眼看事情要黄,周士相再三思虑之后还是违心应下此事,答应他日若访得五皇子下落,便以他来承继大明国统,皇位算是还给燕系。

本以为口头应下便行,不想唐王那边却早有准备般,竟是叫下人拿来笔墨,当着周士相面将这三个条件写了出来,尔后盖上了自己的唐王印,示意周士相也签字盖章,然后于监国之时公布天下。

白纸黑字这东西最抵不得赖,一旦成文且公布天下便是天大麻烦,周士相如何肯签。但他不签,唐王却不应,周士相退了一步,同意签字,但此书却只能由唐王自己收藏,不可公之于众。

唐王也知自己不能太过苛求周士相,毕竟此人若是真忠于大明,那他及其麾下的十数万将士就是大明中兴的唯一希望,便是不白纸黑字,周士相都不会背叛明朝。可周士相若是假忠,那就是写一百份条文出来都无用,到时兵强马壮为天子,部下黄袍加身之时,无兵无将的唐王又能如何,凋零的朱明宗室又能如何,难不成仅凭一封条文就能保住朱明江山不成?

念及于此,唐王也是退了一步,同意此书不公布于世,如此周士相才在上面签了自己的名字,盖了他的印章。

从见唐王到最终答应唐王的三个条件,周士相态度很是软化,明明是主弱臣强,可看着却是主强臣弱。唐王一步步进逼加码,周士相一步步退让示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