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8页

周士相听后,觉得这个办法和太平军在湘西剿匪的经验差不多,所区别是这一次加上了城镇中的会道门和恶霸势力,并且第一次在太平军的军政体系中开展自查自清。

“大帅,我以为对匪首、惯匪、恶霸及确有证据的重要汉奸和会门头子,应当放手杀几批,杀个人头滚滚,如此才是乱世用重典。对于那些和这类人有勾结的官员,便是军中将领也要该杀的杀,该抓的抓,绝不能留情。”

“首恶惯匪自是要统统杀了,从匪的和那些信徒帮派分子,捡些罪轻的充到各地农场铁矿,罪重的便发到安南去。远征军在安南取了两个地方,正好修筑两座新城,让这些人去,城建好后就留在那里。以后有重犯也可考虑送到安南去,免得浪费人力。”

周士相很满意汪士荣的方案,示意袁廓宇和管刑部的丁之相连夜起草一份上监国奏疏,名为《请肃地方安靖表》,以便能够获得唐王对地方整治的支持。

宋襄公对周士相突然要搞镇反,且在军内也要搞有些不解,周士相对他解释说,以前为什么不能大量镇压那些旧地主士绅残余势力和地方的反对派,不在军中清除不稳定分子,是因为时机不成熟,两广人口有限,钱粮短缺的问题也没有解决,且一直在同清军殊死战斗,没有那个时间和精力。

现在情况不同了,赵自强的远征军在安南取得大胜,制服了安南郑氏,得到了大量赔款和粮食,还能年年从安南得到人力输送,所以人口、钱粮短缺的问题基本解决。军事方面,太平军连续大胜,西南清军已被封锁,福建和江西的清军又构不成威胁,又建了三大野战军团,可以腾出手、调出兵马着手解决这件事。更加重要的是,难得有这次行宫闹事事件,要好好利用这次机会,否则积弊下去没有好处。

宋襄公问为什么选择在马上北伐这个节骨眼开展内部镇反,周士相的回答是:“北伐有好处,有什么好处?北伐的锣鼓响起来,响得很厉害,建村设乡的锣鼓、镇压汉奸、打击旧官僚、士绅势力的锣鼓就不大听见了,就好搞了。如果没有北伐的锣鼓响得那么厉害,那么镇反的锣鼓就不得了了。这里打死一个地主,那里也杀了一个旧官僚,再那里又杀了一帮道门分子,抓了一些帮派分子,到处闹,天下人就会觉得我们两广对地主士绅不友好,对读书人不友善,对百姓也不好,那后面很多事情就不好办了……尤其我们这次北伐重点是夺取南都,占领江南,而江南的士绅最多,因此我们必须让天下人知道我们要杀的是通敌的士绅,是那些渔肉乡里,勾结土匪、道门祸害百姓的官员士绅,而不是知大义、识大体、亲百姓、明事理的士绅。”

第698章 刻不容缓

行宫冲击闹事案沉重打击了广东永历旧官僚士绅势力,令广东政局得到暂时平静。

六日,内阁奉请监国殿下,上绍武帝谥号为:文宗貞天應道昭崇德毅甯文宏武達仁閔孝節皇帝。监国允,考虑国家财政困难,不兴建帝陵,只将绍武帝灵位自唐国宗庙迁至太庙,与隆武帝并祀。

绍武帝自缢殉国后,李成栋命人将其尸骸与同殉的一干明朝藩王、大臣合葬在越秀山木壳岗内,民间称之为绍武君臣冢。

八日,周士相领百官往木壳岗祭拜绍武帝,礼部侍郎洪士铭作祭文。礼制毕后,周士相又以帝婿身份执进家礼。

从越秀山回城后,雷州送来急报,乃赵自强使人快船报讯,称安南已送还大长公主及永历朝臣一行,赵自强择日便将安排船只送大长公主一行回广东。使者还带来一封徐应元的密信,上面言之确凿的声称天子确实册封周士相为齐王,圣旨就在公主处。此事有永历内阁次辅大学士扶纲、户部尚书龚彝、兵部尚书孙顺、礼部尚书程源、户部侍郎万年策、礼部侍郎郑逢元、大理寺少卿刘沁、广平伯陈建、尚宝监马姓太监等人可以做证。

看着名单上那一长串能够证明此事为真的永历朝臣,周士相自是大喜,不疑有它,连忙吩咐下去,命雷州方面做好接船准备,一旦公主驾来,立即护送至广州。为防有失,周士相更令张安亲自带人往雷州,确保公主和齐王册书安全。

宋襄公等人听说齐王册封一事为真后,都是兴奋不矣。宋襄公进言,不妨等待公主及齐王册书至广州,由内阁会同礼部举行晋齐王典礼后再行北伐,如此三军将士必将鼓舞。

以国公之身领军北伐和以齐王之尊领军北伐,二者地位声势、政治影响力自是天壤之别,后者尤利广东正在开展的镇反运动,故周士相欣然同意。然而,军情司却收到江南方面紧急军情,称郑军已经入江,且取得瓜州、镇江大捷,这让周士相眉头大皱,深感必须马上北伐,否则恐会生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