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3页

吴三桂点了点头,赞许的看了儿子一眼,然后对胡于宣道:“应熊说的不错,先生自辽东时便襄助本王,二十多年来,本王得先生之助甚多,今日之局面,若先生都感苦恼,本王不更束手无策了。”

闻言,胡于宣忙打起精神,道:“王爷放心,我必为王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吴三桂听后,很是动情道:“有先生此言,本王此生足矣!”然后站起走到胡于宣面前,执他手问道:“不知先生以为,本王现在当如何应对?”

胡于宣微一沉吟,斩钉截铁道:“我以为王爷当下应当马上称帝以安人心。”

此言让吴三桂一惊,吴应熊则是目中精光一闪。

“先生为何要本王现在称帝?”

吴三桂心中打鼓,虽然从前胡于宣和方献亭及一众部下屡劝自己称帝,但他都不认为是好的时机。在他看来,最好的称帝时机当是恢复北京,平定江南之后,在此之前,拥立朱明有莫大好处。眼下这局面,更是不宜称帝,因为他现在是两面受敌,倘若称帝,岂不更是成了天下公敌。更要命的是,他恐怕更是洗不清害死朱由榔的嫌疑了。

胡于宣却道:“请问王爷,你起兵的目的是什么?”

起兵的目的?

吴三桂怔在那里,半晌,方道:“本王自是为了驱逐满鞑,恢复中华。”

胡于宣微一点头:“那驱逐满鞑、恢复中华之后,总要有人来当皇帝吧。这皇帝,不是朱姓人家,便是吴姓人家,或者是参与起兵反满的其他人,总之,有德者居之。王爷一直对称帝心有顾虑,从前我和献亭亦有此顾虑,认为拥保朱明总能是面旗帜,可号召天下来投。现在朱由榔这面旗帜却不在了,表面上看来是使我军名不正言不顺,虚耗于内争之中,军心士气也很低落,但实际却是给王爷,给我二十万将士一个机会,一个崭新自立的机会!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

“噢?”胡于宣所言让吴三桂十分动心,可却为难道:“我们起兵之初,毕竟是拥立朱由榔的,现在朱由榔虽死,但也没道理本王就此自立啊?先生也知道,那贼秀才污蔑是本王害死朱由榔,我若称帝,岂不遂了他心愿,坐实这件事?”

胡于宣沉思良久,说道:“王爷,朱由榔到底是何人所害,已无关重要。王爷只需知道一点,成王败寇!……至于我们当初拥立朱由榔,是因为这天下还有许多人认为天下是朱家的,在他们眼里朱家是天子之家,天下在朱家手中,天下人觉得心安理得,因为朱家是汉人。而天下落到满人之手里,汉人们便纷纷反对,因为满人非汉人。”

“先生之言,使本王越来越糊涂了!”

吴三桂不明白胡于宣意有何指,吴应熊也是不解。

“说得明白点,在汉人心目之中,这天下是有主人的,是朱家之天下。若让外族掠去,便是失汉人之面子,所以大家纷纷反对,而在汉人之手时,必是朱家的,别家想去争,便是无理。所以,无人会帮他去争。在汉人心目之中,都有自己的主。君主为万民之主,也是至高无上的主。除此之外,各人还有各人的主,像当官者,上司是下司之主;像平民者,以官为主,或以主人为主;像商人,以钱为主等等。所以,汉人有句话叫国不可一日无君,也就是说汉人认为有帝便是有主,无帝便是无主。有主之人往往会活得有滋有味,因为他心中会像有着支柱。无主人往往活得没精打采,因为他心中会像没有信仰一般,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心中没有着落,不知王爷可明白我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