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3页

事实上,汪士荣这时并不知道孟凡春已死,他能提前紧闭城门,出面主持昆山县防,完全是因为军情司的锦衣内卫找到了他。

军情司大使张安和汪士荣的关系很好,二人当年一起顶着压力强行将不肯北上的定武帝逼上了马车。此后汪士荣和军情司虽没有再打过交道,可和张安的私人联络却从没有断过。汪士荣原本是想过请张安帮忙,但想到对方的身份,又打消了这个念头。汪士荣担心请张安帮忙的后果可能适得其反,因为大帅那里严禁军情司干涉政务上的事。所以找张安帮忙,不如走香山侯的门路。

昆山县不知道此时整个江南的巨变,在各地都有军情人员的军情司却知道现在发生了什么。张安知道汪士荣从安庆回到了昆山,所以他派人快马赶到昆山,想让汪士荣赶紧离开昆山回苏州。军情司的情报人员是不少,锦衣内卫也有三千多人,可却分驻在各地,根本没办法调集起来第一时间镇压叛乱。张安能做的就是向各地府县传警讯,确保主要城池不失。具体平乱的事,只能由驻军负责,军情司只能做情报支持。

汪士荣是在各路“叛军”合围昆山县城前两个时辰得到的消息,可是他却没有随那些锦衣内卫一起离开松山,而是决定留在昆山。

别人害怕叛乱,害怕暴民,汪士荣却不怕,反而,他从中看到了一条金光灿灿的大道,一条可以让自己快速发达的金光大道。

太平军重军功,这世上还有什么能比军功更让人动心的!

乱民,不足虑也!

第1090章 灰飞烟灭

挥挥扇子,贼寇灰飞烟灭。

昆山城头上的汪士荣,洪亮的声音响彻半空,日头下的他,身形无比高大。此时,他手上就缺一把羽扇。

人数众多的昆山造反士绅自是不可能因为汪士荣这一句话,就把人马解散,自缚于城下。不过他们也做不了什么,只能在城下咬牙切齿的对着昆山城头咒骂连连,其中大半骂人的话都是冲汪士荣去的。真算起来,今日造反的这众士绅中恐怕有六成就是叫汪士荣给逼反的。无他,当日清欠之时,汪大使手段可是着实狠辣,人情半点不通,从他笔下批出的一道道公文,不知革了多少读书人的功名,不知锁了多少举人老爷,更不知杖死了多少“乡贤”。

汪士荣对于苏州的士绅而言就是一条毒蛇,原本这毒蛇不知躲在哪,今日却游了出来,还在城上无比放肆,一众造反士绅都是被激的眼里冒火星,鼻孔里冒粗气。

气归气,恨归恨,眼面前怎么办?

这城,是打还是不打?

自古造反起事,都得有个头。

所谓蛇无头不行,一众造反士绅们很自然的就想到了统一号令,推举出一位大家都心服口服的首领出来。这样,明确了号令,才能决定下一步行动。要不然,你说你的,我说我的,你说打,我说走,这仗怎么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