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1页

唐三水忙伸手扶他起来,不住说道:“先生这是做什么,快快起来,快快起来,本督何时说过不去归德了?先生至于将事情说得这么悲壮么,便仿佛本督就是那见死不救般。”

于成龙不肯起来,只问道:“大人可是愿意北进?”

“我……”

唐三水也是没了法子,左右都是要去归德的,索性就去吧,等到了地方观望再说,这么想着,嘴里便将齐王殿下写的一首诗给脱口而出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如今大清国事艰难,河南危急,北方危急,京城危急,身为大清臣子,本督自是要和先生一样尽臣子本份……本督心意已决,这就全军向归德挺进,保卫黄河,保卫中原,保卫大清!”

“好一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45岁的于成龙听了唐三水这番豪言,当真是既感动又感慨,他喃喃自语:“保卫黄河,保卫中原,保卫大清,好,好,好……”

于成龙走后,贾大傻了:“大人,真要去归德?”

“不去在这喝西北风?”

唐三水望着远去的于成龙,没好气的回了句,“走一步是一步吧,好歹归德城里还有粮。”

……

金砺如今名义上是唐三水的副将,不过其却没有本部亲兵,当初随他一起从江南逃回来的那一百多汉军旗将校大半都叫唐三水给调到了其他营中,余下的都战死了。尔今,这位从前的固山额真身边不过两个亲信人,一个是自己的贴身戈什哈穆达,另一个是汉军佐领葛思五。

跟着唐三水从庐江北上勤王以后,金砺一路上态度十分消极,对勤王之事竟然有些抵触。他曾劝过唐三水,朝廷并没有下旨勤王,他们就应该老老实实呆在庐江,不然一旦他们北上,庐江和凤阳必被安徽太平军谋夺。那时他们就连个扎脚的地方也没了,万一这次勤王不利,说不得这上万人马就成了一支孤军,弄得不好就会全军覆没。

可惜,唐三水却听不进金砺的劝,非要勤王。没有军权的金砺无可奈何,只能硬着头皮跟着北上。还好,这一路进展颇是顺利,忠贞营的那些兵马不经打,他金砺还亲手斩了一个寇首的脑袋,这才态度变得稍稍积极起来。只是,没有人知道,金砺却始终在担心一件事,这件事从他北上起就让他忐忑不安,害怕随时会发生。

哈穆达和葛思五不知道金砺担心什么,二人得了个消息后就急忙赶来向金砺禀报。

“大人,于成龙去了提督大帐!”

金砺愣了下:“那个合肥知县?”

葛思五猛一点头:“就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