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4页

对于大量暂字头的丙级镇,周士相的打算是北伐成功后,就将他们和大量的清军、吴军降兵就地转化为工程部队,用来修路和兴建水利等公共设施。

这个设想是周士相从前世铁道兵这一军种启发而来。现在国内战事未定,军队的主要使命自然是打仗。可一旦国内统一,那么太平军的用兵方向必然是在海外,且将以海军为主。那么陆军的重要性必然会有所降低,除非周士相准备学蒙古人般从东方大举西征,将航海大时代改为大陆时代,这样保留庞大的军队规模就很有必要。反之,大量的杂牌军就会成为朝廷财政的负担。

将杂牌暂字头全部遣散肯定是不行的,那么让他们发挥作用,以“军工”的形式为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国家出力,应该是最合适的赎罪办法。毕竟,国家现在的残破,和这些杂牌暂字头脱不了关系。周士相可以不计较他们当年的胡作非为,为虎作伥,但却绝不容许他们和从前一样。

至于那些投诚的降将们如何看待这件事,周士相并不考虑。他现在顾虑他们,是因为国家没有统一。当国家统一后,手握重兵的他,自不会再有此顾虑。

事实上,这些降将们只要有官做,有钱拿,根本不在乎自己手下的兵会被周士相驱使着做什么。

这年头,只要有口饱饭吃,当兵的又哪会在乎那么多。修路修坝总比杀人要好。

第1115章 目标青岛

忙于整编军队同时,周士相没有对山东正在爆发的反清起义坐视不管。

于七起义已经蔓延整个登莱,山东绿营对此肯定是无能为力的,否则索尼也不会急调屯泰部开赴山东平乱。

趁人病,要人命。

周士相现在若趁徐州清军空虚之时大举北上,完全能一举占领徐州,并乘势进入山东,和于七起义军取得联系,前后夹击山东清军,一战而定山东,进而对京畿形成正面威胁。但这样做无疑是将之前制定的战略全盘推翻,并且需要紧急动员北上大军,时间上根本来不及。等到太平军集结完毕,黄花菜都凉了,于七的起义军根本不可能坚持那么长时间。

军部连夜制定了一个方案,那就是江北军暂时不进行整编,而调两到三个镇由葛义亲自指挥北进,以最小的代价和最快的速度拿下徐州。

以两到三个镇的兵力规模北上,既可以避免调动大军北上,影响正在进行的整军,另一方面也可以节省大批钱粮。江南暴乱的发生不但让百姓损失严重,也让江苏今年的税收急剧下降。现在为了赈灾和灾后重建,周士相不得不将屯积在崇明、松江和太仓等地的军粮拿出一部分来返还地方。这也是为何北上辽东的计划不得不中止的原因。没有钱粮支撑,再庞大的舰队也不可能在辽东有所作为,甚至都不可能支撑到朝鲜求和。

军部的这个方案显然可行,因为江北军的训练和驻防就是针对徐州清军的。在距离上,也是离徐州清军最近的,并且江北军本身就有一批存粮,军部再咬牙调一部分过江,完全能够支撑两三万人所需。

江北军拿下徐州,进而占领整个山东,周士相毫不怀疑,但他考虑的是,山东一旦失守,北京的小皇帝和满州权贵们还有没有胆量继续留在那里,等待中原的鳌拜和吴三桂分出胜负。

如果小皇帝和满州权贵们没有胆量再留在北京,选择带着他们几十年抢掠的财富,再裹挟京畿的百姓退出关外,那么占领一座空城对于太平军而言,根本没有意义,反而会让今后的麻烦变得更大。想要在辽东,在关外彻底清剿荡平满州,周士相要投入的就不是两三个镇这么简单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