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0页

从平民直升郡王,刘鸿渐用了不到一年半时间,若是常人,怕是早便如范举人一样乐的发癫,而刘鸿渐却如没事人一样。

什么伯爵、侯爵,国公、郡王,不过是换了个更尊贵的称呼而已,名利这等东西多少是个够?

能买得起想要的东西,能吃到想吃的美食,能满足家里人的一切所需,足矣,他这辈子就没想着为了钱去拼搏,他只想着能让家里人过上安生日子,只想着身边的百姓也能吃饱了饭。

而其他所有的一切,都是顺带得来的。

“王爷,叙旧以后再说,万岁爷还在宫里等着你呢!赶紧随咱家进宫吧。”王二喜眉头微皱,似有难言之隐。

“咋的,宫里发生啥事了?”刘鸿渐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他本不想掺和这事的,最近崇祯大叔干的不赖,颇有乃祖之风。

“哎呀,宫里如今都乱了套了,咱们边行边聊吧!”王二喜挥手示意一队黄门把崇祯赏赐的众多东西交于国公府下人,随即与刘鸿渐出了门。

却说崇祯自从关外归来,便如换了个人似的,只八月初六当晚,便抓捕了朝臣五十八名,连带着定王府都遭了秧。

定王朱慈炯本人也被关进了锦衣卫的诏狱,定王府如今还被京营士兵围着,侍卫更是全部被押解到了刑部大牢。

第二日早朝,崇祯质问群臣,百官竟无一人敢言,锦衣卫连夜拷问,崇祯开始大搞株连。

几番审问之下,让崇祯始料未及的是,三朝老臣、吏部尚书、内阁首辅郑三俊竟然是此事的始作俑者。

崇祯差点被气晕,内阁首辅相当于后世的国务院总理,除却崇祯外,政事主要是出自郑三俊之手。

吏部乃是百官之首,不论是吏部尚书还是内阁首辅,都是朝廷顶级的官职。

这老头子也算是两袖清风,否则去岁的抄家行动也不可能幸免。

崇祯怒极,直接将罢免了郑三俊内阁首辅、礼部尚书扔进了诏狱,内阁首辅都反水了,崇祯更是看谁都不像个好东西。

督察院御史、六科给事中几乎全军覆没,三天时间,朝堂之上竟然少了一半人,大明三百年这样的情况只出现过五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