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9页

三年之后,一个偶然的机会,当三人再次见到手机里的自己时,显微镜发明者、仪器家孙云球、桥梁、水利学家石开、冶炼巨匠、矿物勘探家牛大力皆是羞红了脸。

这注定是一张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照片,大明顶尖匠人组成的教谕班子,终将为刚刚解脱了匠籍枷锁的大明工匠们指明方向。

工学院便是大明工业的灯塔、是那燎原的星星之火、是大明工业起步与腾飞的基石。

工部尚书范景文还是第一次拍照,看到手机里的自己吓了一跳,而刘鸿渐笑成这便是工学院的终极目标,范大爷虽觉异想天开,仍是连番嘀咕不得了。

范景文觉得刘鸿渐在说笑,但一旁的徐骥和宋应星却不这么认为。

二人皆摆弄过这华为手机,虽不知究竟原理如何,但既然是用大明既有之金属制成,他们相信假以时日必可复制。

刘鸿渐对此笑而不语,科技就算再爆炸,有生之年想捣鼓出手机无异于带着崇祯大叔冲出地球般扯淡。

虽然刘鸿渐把范景文拉来以安定学子之心,但刘鸿渐心里却并未想着将最优秀的弟子分派给工部工坊。

那是个官僚主义极盛的地方,所谓的正当竞争在出身、关系之下荡然无存。

而工学院包吃包住的待遇之下,还有一条便是,学成之时学子必须服从工学院的工作安排。

在既有的计划里,第一期学子中的优异者自然要入军械所补充新鲜血液,另外一部分成绩中上者的去处便是西山、乃至周边崇祯和刘鸿渐合办的各类工坊。

如果范景文知道刘鸿渐心中所想,估计又要气的胡子乱翘,浑小子坏得很。

工学院的开校仪式结束后,宋应星、徐骥等一众山长、教谕马上忙活着给一众弟子安排科目、食宿,而刘鸿渐则也没闲着。

工学院的隔壁——讲武堂的开校仪式也是今日,而讲武堂的两千弟子早已恭候多时。

与工学院不同,讲武堂在建成之处,便是为了给大明军队培养中级将领的,第一期生大多数所谓弟子更是刘鸿渐的粉丝——来自京营、边军、各地驻军的百户、副百户、甚至千户长官。

刘鸿渐甚至不用如在工学院时去鼓舞这群老兵的士气,在边军、京营之中,刘鸿渐本就是战神一般的存在。

他南征北战而战无不胜,为边军提升军饷、改善伙食、装备新式武器,更帮他们打通了武官封爵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