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6页

大明的百姓似乎对他们的货物并不感兴趣,除却香料生意外,其他的东西大明百姓都不买账。

而反观他们的国家对大明的需求,从丝绸、到瓷器、茶叶等林林总总数不胜数,尤其是瓷器,特别受他们国家贵族们的喜爱。

更可气的是,他们国家还生产不出来,不论怎么学习怎么研究,就是造不出像大明国匠人出产的瓷器那边精细和唯美。

只大明的丝绸、瓷器和茶叶,就造成了他们与大明国之间巨大的贸易逆差。

也就是说,如果不能减免大明的关税,他们自南洋、自美洲、自利未亚掠夺来的金银,最后全部都要流入大明。

这简直是在喝他们的血,辛苦来辛苦去,全是为大明国做嫁衣裳,这事儿搁谁谁不气?

第653章 就是头铁,不服就来死磕

“这不公平,殿下,南洋风浪大、海盗非常多,我等自南洋将货物运抵大明已经承担了很大的风险,还需要很多的战舰护卫,但也因此需要更多的成本,倘若大明想与我等通商……”

大弗朗机国使节安东尼大着胆子执拗着道,只是还没说完话便被刘鸿渐打断。

“你这是在威胁本王、威胁大明吗?你是哪国的使节?”刘鸿渐见这皮肤黝黑的老外开始发横,自是不惯着。

这老外话里话外明显就是在显摆,或者是说在恐吓,仗着自己国家的战舰精良,想以此来威逼大明服软。

一个月以来锦衣卫的手下不止一次向他禀报,在大明海游弋着不少外番国的船只,海务巡防司的杨六钟斌也曾写过密信给他。

这些舰船中尤其以荷兰国、大弗朗机国、弗朗查国最多,且都是装配了火炮的战舰,而海务巡防司手中的战船都是以速度为主的小型战船,拿这些大块头也没有办法。

朱慈烺也曾询问过他该如何应对,刘鸿渐只说让其宽心,然而短时间来看他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唯一的应对之策便是督促军械所权力赶制新式钢制加农炮,并从边镇与内地调集大量火炮建造炮台。

为了加快战舰的生产速度,经朱慈烺首肯、内阁商议后,在南京府龙江关重开了龙江宝船厂,专门负责建造中小型舰船诸如哨船、冬船、鸟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