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百十骑如同一骑

这样大约北条方实际有六千余众,山内方主力山内众三千一百加江尻众一千二百(实际作战兵力二千出头),信浓佐久小县众一千一百(都是弱鸡杂兵不管用),上野众四百(捆来的,更没有用),两长尾残兵七百五,越后杨北众援兵一千一百。

看着山内家花团锦簇的将近八千大军,实际也就四千来号人能冲上去搏一搏,和北条方面三千大几百能见仗的一比也差不了多少。

部队一拉出来,由名将北条纲成调教出来的北条康元只大略的看了几眼,就估算出山内军加援兵实际的作战力量也不过尔尔。完全有一搏之力。

北条康元洞悉这一切之后,也就不废话了。很快摆开了阵势,稳住了上野两个地头蛇的援兵。做一个犄角之势,背城列阵,沼田兵和佐野兵做第一层消耗,一千北条本部兵分列两翼,最后几十名旗本和马廻驱策一千北条兵做总预备队在第二线,做最后决胜一击。

山内方略占地利背靠越后群山,有以上凌下的些微优势,山内众占住一翼,倒是北条高广抢住了正面突击主位,看来是试图用一千来人冲垮北条军三千多人。

就列阵而言,北条军实际上虽然有城池依靠,反而只能在四平八阔的小平原上列阵。原因也很简单,沼田地方实际上是一个盆地。而日本人筑城的尿性大家也都知道,沼田氏这种小势力是不会选择修筑大规模的平城的,只会设法在山坡上造山城。

这也就导致了背倚城池的北条康元只能把大军放在平地上,毕竟隔壁仅有的一个山坡提前被长野业正占了,也不知有心还是无心。

而山内军虽然是攻方,但是坐北朝南,身处于越后连绵群山与关东平原的交接处。高耸的山势到这里逐渐平缓,但是仍旧是有一定的倾斜角度。正好适合大军向北条方冲击而去。

双方列阵已毕,山内方的阵型摆的一边极薄(一千多人)一边极厚(七千多人),让北条康元看的都迷茫了,还以为山内军内部起了什么争执呢。

不过明显北条康元想多了,山内义胜虽然年轻也气盛,但是他又不是无脑智障小说里给主角打脸的白痴,不意气用事是为将者最低级的要求。他乐得有人第一线去冲锋陷阵,自己山内家的武士和足轻可是立足战国时代的本钱,死一个都心疼。

北条高广遣了一名马廻过来让山内左马助殿下观阵,就一溜烟跑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