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岐阜城已然在望

春风仍利,却吹化冬雪。整个冬日,府中城就未曾歇下片刻。

这次上洛与以往几乎每年都去洛阳的奉公式上洛完全不同,这是拥护着一位公方殿下进入洛阳,享受翊戴拥立的功劳和名声。

值得一提的是,在得知了足利义昭让山内太郎担任所谓的本队阵奉行,统帅上洛军本队的事情之后,很是随意的补了一份邀请书状。

整件事就从山内氏响应足利义昭的上洛命令,起兵拥护足利义昭上洛。变成了织田信长拥立足利义昭,发檄文遍邀天下诸侯,共襄盛举。

这其中的变化,不需要说太多,大家都能分析出一二三来。

这年头,没有一位名留史册的大名是简单人,遑论三英杰之首的织田信长。

几十个字一张纸的事情,却能轻巧的改变整件事的性质,织田信长的政治手腕远胜常人。

不过山内家并不太在意足利义昭与织田信长之间的各种,因为山内只要保幕府,确认犹子地位即可,这个政治资本的确认,比现在就投身入新幕府的权力争夺重要的多。

山内的士伍意气飞扬,整个山内家几十年来一直秉持着尊幕攘贼的形象,高举室町幕府大旗,这一形象长期的影响着山内藩士。人人皆以匡扶幕府,尊崇公方为荣。

所有人在年后就运动起来,很多奉公众也给盔甲重新上漆,订做新的羽织。连带着典仪时所需要的吴服也新缝再织。

山内太郎年岁太小,穿不了他爹那身南蛮胴具足,毕竟他爹那一米六多的身高,一块胸甲可以把山内太郎从脑袋遮到胯,别说穿戴了,让他背上都费劲。

思来想去,他还太小,也不必要穿戴盔甲。别人不知道,小平太知道,这趟上洛之旅简直就是一场武装游行。

原本能拉起三万多,甚至更多大军的六角氏在观音寺城只拉起了几千人的队伍。几乎可以用摧枯拉朽来形容织田军的攻势,没多久观音寺城就宣告破城。

很多参与上洛的军队根本就没有实际上场作战,围观完观音寺城合战之后,大家就手牵手走向洛阳,把洛阳给捡了起来。

这大概是整个室町幕府历史上最顺风顺水的一次上洛,大内义兴举几乎西国之全力,还大费周章,才让足利义稙上洛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