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国策(四)

嬴荡问话群臣,他的态度表明在前,樗里疾不语,再也无人反对。

向寿拜上将军,入中枢,削弱甘茂权力,这宜阳让就让出去吧。

区区一个魏冉,也不要紧,他多半是受到了外甥和姬职的蛊惑,才有弑君之心,寡人这就建议燕王,回到燕国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杀了嬴稷。

他这个外甥死了,魏冉也就没多少念想了,开始要忠心寡人了吧。

“好,那就劳烦四位国务大臣,共同下令,咸阳将军一职,由擎苍将军孟贲担任,此次洛邑之战,擎苍一军战果累累,这军功足够他做咸阳将军了,擎苍将军,便由副将都尉如担任。”

咸阳将军一定要忠心可靠,嬴荡虽然喜欢任鄙办事的圆滑和能力,但他毕竟有过一次背叛,还是要小心些,至于蒙鹜,大才不可浪费,留在洛邑最好。

九年前,秦军第一次攻打蜀国,当时司马错为主将,都尉墨为副将,九年过去,都尉墨还在蜀地,他的长子都尉如,今年都三十有二了,本来是擎苍军的副将,现在由他接任主将,也是合理。

都尉墨远在蜀国,与甘茂这些人肯定牵扯甚少,这都尉如是在向寿军中,忠心于秦王,此人可用。

虽是三阳战略,但很明显洛邑和宜阳是都督,乃是裨将之职,仅次于上将军,可要比这个咸阳将军厉害多了,以孟贲的威望,还是足以担任。

“臣赞同,大王英明!”

甘茂第一个出声赞同,这是秦王的决意,其余人尽皆附和。

嬴荡铺垫了这么多,说了这么久,终于将这第一步战略制定下来了。

孟贲领卫士,向寿拜上将军,从此以后,他就是回到咸阳,也绝对不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况且洛邑之地,要有一支效忠他的大军。

于里于外,都有好处,日后,秦军定将扎根中原,步步蚕食诸国。

“大王立国务府,日后所有大事,皆由国务府处理,后再呈报大王,臣以为,此举甚妙,国务府四人,臣乃左相,樗里疾为右相,向寿拜上将军,若是调司马错入中枢,那该当何职?”

甘茂又问,这些,嬴荡早已想过。

秦始皇时,创立了监察制度,设立御史台。

掌管御史台的官吏,名为御史大夫,御史大夫有监察天下的职权,可直接向皇帝禀告。

到了唐代的时候,监察的权利越来越大,甚至还有了司法权,这大理寺就是监察权利的延伸。当时,大理寺不仅可以审问,查案,甚至还有大理寺牢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