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母亲的心

秦人的祖上是商朝臣子,其后更是世代与异族同居,自然就沾染了许多看似野蛮的习性,在卫鞅入秦国前,秦国更是被山东诸国耻笑为蛮人,天下士子,敢入秦者,甚少。有名的,数来数去,好像就只有一个老子过了函谷关。

后来卫鞅推行法家,法家赏罚分明,但罚的要比赏的重多了,虽说改善了秦国的一些风气,但还是难与魏国相比。

秦国的每个人都像是搭在弦上的箭矢,紧绷绷的,上至百官,下至黔首,皆是为了那一场场的战斗。

咸阳的夜晚,实行宵禁,比起魏人的风雅,秦国人好像就只能等着第二天的黎明,如此法制,能让秦国一统天下,但却不能万年永存,所以到以后,还得变。

一个人的童年,少年时期,才是最美好的,惠文后十七岁以前,都是在魏国度过,一个十七岁的少女,独自离乡,人的心总是需要一些慰藉,无疑,小儿子季君便是她的慰藉。

历史记载,公元前305年季君造反,也是在这一年,惠文后逝,嬴荡的这个母亲,已经没多少时日能活着了,嬴荡没有理由,跟一个给了他生命的人,和一个即将逝去的人计较。

“季君虽去,可寡人还在!”

听了这话,太后悲戚的面上,终于是露出了丁点儿的欣慰。

“好,好,好啊!”

一连三个好字,接着两人又说了一阵,对于这样的结果,太后已经满意地退下了。

她刚一走还没多久,郎中令白璟在麒麟殿外,求见秦王。

“臣郎中令,拜见大王!”

白璟浑身上下,都还沾着血气,咸阳之乱三日,秦王虽忙,但还是忙不过他呀。

咸阳郎官本有五千,一场叛乱丧失了两千之多,现在只剩下不到三千之数,可在这短短的三日内,就要杀掉五千多人,就算是那五千多人伸出头颅等待着被砍,也需要不少时日了吧。

“郎中令无需多礼,今日又杀了多少了?”

在这每一天里,嬴荡总要问上两回。

“臣所诛灭叛贼,已达到五千七百七十二人,臣已验明正身,共九十二族,无一例外,尽皆伏诛。”

这一下子,杀了将近六千人,一个咸阳城才能有多少人呢,光是这么多的尸体,都没有地方埋葬了。

“还需要再死人吗?”

秦王如此问话,白璟依旧神色冷峻。

“回大王,还需要再死上一两百,因为总有人喜欢违抗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