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治吏台治吏令

治吏台!

听闻,司马错神情有些惊异,在口中又轻声念叨了一遍。

掌管考核,升任等大事,那这权力岂不是更要大过了御史台,这可是一件大事情,比当初国务府开府都要大。

以往秦吏,都是由丞相推荐,秦王任命,或是秦王直接任命,甚至可以不需要通过秦王,但有了这治吏台,不仅是丞相的权力被削弱了,尤其是这考核一说,更是让秦国贵族们,再也无法和之前一样,随随便便就有了官职,看来这治吏令定然又会是一个国务大臣了。

国务府四个变作五个,毫无疑问的,谁的权力都会被削弱,大王是深得这君王平衡之要,眼下咸阳正乱,大王独断乾坤,这件事情做起来毫无阻力。

集权于国务府,国务府再集权于大王,不说秦国,就是大周大商,也都没有听说过如此集权的事情。

想到这里,司马错的神情才恢复正常,但看秦王的眼神,却再也不能像之前了。

“大王英明,秦吏乃是我秦国强盛之根本,若有这治吏台一府,则秦吏来去,万事皆有可依,如此能杜绝才不及位者,德不足执重者,行不端不利国者,此乃大善之举!”

嬴荡点了点头。

这就对了,不管做任何事情,总得有人支持,有人支持,执行力才高,事情做起来才快。

始皇帝一统九州,行三公九卿制,其后又有三省六部制,而嬴荡想要的,是一个内阁,取名国务府,这用意已经很明显了。

有了这治吏台,再发明了纸张,就可以给秦国所有的官吏做一份智库,上面写上每个人的履历,行为,德行,哪里人,何时入秦,哪家弟子,只有做好了政审,方能知其忠心。

“正是,治吏台有举荐之权,有考核之权,有任命之权,但并无决断之权,凡中大夫以上官职,先得治吏台举荐,其后国务大臣商议,最后呈报寡人来定。

凡县级秦吏任命,须得上报治吏台,由治吏台举荐人选,再行各方议定,有升任者,也需得上报治吏台考核;至于我秦郡守一级,由治吏台举荐,国务府商议,凡秦吏调任,皆不能离治吏台也,如此,才能有御史令所说,秦国吏治可安。”

从上至下,相互制衡,不管是权利大小,最要紧的是平衡,只有权利能被有效的制约,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秦国的官吏,一是自荐,二是举荐,三是贵族蒙荫,从此之后,不管是自荐,还是举荐,亦或是蒙荫,无能力者,不忠于王者,都不能上,贵族们再也无法蒙荫子嗣,势力只能是一天比一天弱了。

以后等着治吏台稳定了,还可以行国府考试制度,召集山东六国的士子,共同入秦,甘茂那句话,若要这天下,就需得用天下之人,对此嬴荡可是记忆犹新啊。

“那这治吏令,大王可有人选?”

嬴荡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