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我请孟子来咸阳

秦王气势斐然,尤其是最后一句,更是霸气十足。

公输楠听之,赞同之情,溢于其表。

早在任命公输楠的时候,嬴荡和公输楠就有过这样的对话,秦国该以道德约束的地方,尽皆以法律为约束,被称之为酷刑,也算不得过。

荀子有一句话说得很对,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若要长治久安,秦国上下,从现在开始,就要开始被一点点地调教。

“臣明白了,如今天下之文,尽在竹简之上,如此不能久存,也不便于远行,正是如此,阻碍了民众教化。

有大王秦蔡纸成书,便无此之苦,也能够教化于民,成大王之说的天朝上国,秦国人才济济,国力蒸蒸日上,但臣有一问,大王就不怕山东诸国效仿之?”

秦王一笑。

“哈哈,寡人所思,常人难学,等他们能学会的时候,就离灭国不远了。”

嬴荡能如此自信,皆是因为这两千年来的思想代差,哪有这么容易就能补上来的,六国真要是这么好学,那为什么不彻底地学学商鞅呢,还不是因为缺少了孝公。

“臣明白了,大王要臣做什么?”

“黔首缺教化,有两难,缺少纸张为书是一难,还有一难,便是文字之难,如今诸国文字,互不相同,而且极难书写辨认,黔首如何能人人明诗书,人人读文字,寡人意欲改写秦国文字,行简之,只有解决了这两难,才能教化于民?”

这秦国文字的简化的工作,嬴荡已经弄得差不多了,只是需得一擅长此事的人,来做秦国的教育总长,专门推行此事。

秦王心仪的人选,当然是儒家,如今这秦国大臣,儒家就只有公输楠一人,势力有些单薄,要是能再招收上几个,在行教化的同时,也能在秦国成为一股儒家势力。

到这个时候,借着这股东风,秦国的秦律,也可以依次地减轻了,最起码别人乱丢垃圾,你总不能将他们的鼻子给割掉吧。

“臣明白了,诸子百家,也只有我儒家以育人见长,大王是想臣举荐一人,专门来推行这教化于民的大王新政。

我师孟轲,正在魏国大梁讲学,只要大王下了国书,邀请我师,臣可亲自去一趟大梁,将我师请来,为大王出谋划策!”

公输楠是一脸的兴奋。

孟轲!

这……

嬴荡是想要一个儒家弟子,但也没说要将孟轲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