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我有一策

“回大王,当然不会,臣问大王,此番攻取楚国夷陵,大王可有几成胜算?”

嬴荡沉思了一会儿。

历史记载,昭襄王十九年,白起率领大军伐楚,发动鄢郢之战。

这一战持续了一年之多,攻破楚国别都鄢、都城郢,烧毁楚国宗庙,占据不少楚国土地,也是这一战,令楚国元气大伤。

楚国西边的城池,历来都是军备松懈,年久失修,等别都一破,便可顺江而下,直奔郢城,乘势占据荆襄之地。

史书虽并未说明两国具体军力,但这一战,是白起大胜,如今这情况,嬴荡也不要求多了,楚国十万,给白起十几万,只需要他占据了夷陵即可,年轻的白起,应该能做得到吧?

“在寡人这里,只有十分胜算,才会出兵!”

秦王语气果决,他这是将身家,都赌在了白起身上,还赌上了秦楚两国的国运。

公输楠也跟着坚定起来。

“那臣便有了计策,上次借粮,并未对贵族们许之以重利,如今,可许之以重利,世人皆言利也,有利,才能够人人趋之。

其一,不管是捐钱或是捐粮,都可授予其功勋,此事可交由治吏令具体裁定,其二,大王此战,在于楚国沃土,秦国勋贵,但有捐粮捐钱者,在我秦大胜之后,可将楚国夺来之地,翻倍赏赐,其三,拉拢山东各国商人,若是他们捐钱,也可以授封土地,但对其要克制。

如此一来,好处有二,其一,既然大王笃定此战能胜,那将会有大片楚国土地纳入我秦,为了有利归治,必要从关中诸地,迁徙黔首,但若行封赏,勋贵们必定是蜂拥而至,则可为大王省去迁徙黔首一事。

其二,公勋乃是虚职,唯有土地,才是实也,奖励土地,秦国勋贵们必定人人向往,此次粮草,可一应俱全。

其三,许山东商人楚国土地,商人趋利,得了好处,必是拥护我秦在楚地之治,利于安定。”

这是什么,捐官,还是卖官,还是附赠土地?

不过,办法是个好办法。

尤其是对山东商人这一招,商人们赚取的是天下之财,若能将他们和秦国捆绑,那他们之财,也必会有秦国一份。

只是这样一来,会令贵族坐大,为了避免他们影响朝政,这日后要将贵族和秦吏区分开来,让贵族就只能是一个地主。

这些年来,秦国东征西讨,攻城略地,若要这些地方安定,都需得迁移秦人过去,巴蜀两郡经营这么久,还容易出乱子,正是因为缺少秦人,难以同化当地氏族。

兴建天府王城,迁徙十万洛邑国人过去,嬴荡正是为此所虑,奖励土地给贵族,顺便也给秦国解决了一个大麻烦。

但这样一来,就又有一个问题了,勋贵们可不是智力残疾,现在土地还是楚国的,寡人这空手套白狼的举动,他们能相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