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瞒天过海

不仅能骗赵魏,也能骗过楚国,想一想,要是我秦国大军,一下子出现在楚国地界,那楚人该会如何震惊,会如何胆颤,就是不知道,能不能瞒这么久?

宜阳都督魏冉,才华不浅,历史记载,他可做过秦国的丞相。

甘茂之后,秦国樗里疾为相,樗里疾之后,便是魏冉,当时魏冉为丞相,白起为上将军,可谓是珠联璧合,大破楚、韩、魏、赵等诸国。芈八子的哥哥有好几个,但能做丞相的,可就只有这一个啊。

“对楚国之战,乃是我秦之国战,都督不仅深明大义,更是献此良策,此战,都督亦是大功也!”

只有秦国君臣,上下一心,才能凝结成拳,平定天下。

秦王为此,也是用心良苦,不惜专程跑一趟少梁邑,其一,便是为了令魏冉与王一心,如此看来,是来对了。

听王之奖,魏冉对王再行一礼。

“臣所尽职,实属本分,臣还有一事,想说与大王,臣是秦臣,但也是一楚人,臣对于楚国,最是了解。

历来楚国之重,重在北地,重在东边,因寿春北上,便可直抵中原,寿春东北,可抵宋国齐国,说到底,楚国就是一南国,历来争霸,只能往北。

至于西边,夷陵正西,山岭重重,与巴蜀两地,也是山地相隔,夷陵西南,乃是黔中,黔中多山,也不为其重也。

至于我秦国,历来重在关中,重在河西,重在函谷宜阳,所以说楚国之西,并无强敌,这也让楚国西境,军备废弛,城池不坚,只有过了夷陵,别都鄢城,才能称之为大城。

我秦攻楚,定不能让其有所防备,用兵当在快也,若是能一鼓作气,击败这十万大军,便可乘势而下,只取夷陵,威震荆襄,臣以为,这攻楚之计,当为秘也。”

难怪魏冉不似向寿那般,一力反对,因为在魏冉心间,也认为此战能胜,不过,再换个角度,向寿之言,并非在于对楚是否能胜,而是从全局考虑,担忧诸国之变。

果然是屁股决定脑袋,魏冉都督,是考虑一战之事,而向寿贵为国务大臣、上将军,必得从全局出发。

这一番分析,倒是给秦王提了个醒。

就连秦国臣子都有不少,一力反对攻楚之战,这样看来,恐怕连楚国也猜不到,秦国会在这种情况下动兵吧。

这样一来,楚虽有十万大军,或许真就是军备松弛,要是给他来个出其不意,必能有奇效。

“好计策,蜀地有十万大军,寡人意欲出宜阳战卒五万,少梁邑兵四万,合计十九万大军攻楚。

这少梁邑之兵,可按照都督之计,暗中调往巴郡,那宜阳战卒,也可如此,令巴郡白起,早做准备,布好这瞒天过海之计,给芈槐来个大惊喜!”

见计策被秦王采纳,魏冉面露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