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蒙鹜南下 楚国俘虏

就这一句话,足以让庸良欣喜了。

“上古之时,我秦庸两国,就多有交集,秦之族飞廉,更是与我庸君有旧,庸秦该为好也!”

庸国自始至终,都未曾称王,所以称之为庸君。

这是哪门子的亲戚,秦王听得脑壳疼,都说到商纣王时期去了,真要说起来,飞廉还不是因为效忠纣王,最后被你们砍了,这应该是仇人才对。

嬴荡明白,对方这不过是试探之意,既然这庸良这么上道,就不妨明说了。

“楚国西境,只此十万大军,尽皆被我秦击败,如此,楚国将面临无兵可守护之局势,两日前,我秦军八万先锋就顺汉水而下,攻取鄢城,两月之内,鄢城必破,待上庸房陵大军休整三日后,再起八万大军,北上丹阳。

待取了丹阳之后,大军再南下,直扑楚国都城,而攻取鄢城的八万大军,待取了鄢城之后,再顺势南下,攻取夷陵,之后两军共计十六万人,会合于郢城。如此,楚国国都必破,我秦可尽取楚国西境,至于日后是战是和,就要看楚王的态度了!”

说话间,嬴荡还不忘看上两眼芈焽,只见那老朽坐在那里,低着头是一动不动。

对于这攻取丹阳之事,秦王在来的路上,和白起早就定下了计策。

秦军共计十九万大军,八万蒙鹜率领南下,八万则让主将白起亲自率领,去往丹阳,等攻破丹阳之后,白起再一路南下,与蒙鹜合并一处,攻破郢都。

如今,秦国第一步和第二步的战略已经完成了,开始要着手第三步了。

至于这上庸之地,还有三万大军,可由秦王坐镇,郎中令白璟为统帅。

庸良正陷入沉思之中。

秦军能走,楚军能走,但庸氏一族不能走,因为他们的根在这里,此番前来,其一是为了与秦王示好,免于杀戮,其二,就是为了探听消息,秦国对楚国用兵,要到何种程度,是功成退兵,还是坚守此处,他们庸族都要早做决断。

听到秦王如此雄伟的计划,他心间思付一阵,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我庸氏一族,愿忠于大王,为大王守护这片土地。”

这话,意味着他们想做一个秦人。

上庸、房陵两地,位于巴山腹地,纵然秦国战略失败,但这上庸和房陵,日后多半要归于秦国,楚国是难再夺取了,选择效忠秦王,是最好的办法。

何况秦国国力之强,天下有目共睹,真要是被秦国取了楚国西境,那这背后,也有他们庸族的支持,说不定可以搭上秦王的顺风车,让庸族崛起。

秦王一笑。

“呵呵,我秦国上下,秦律为重,不知先生,可曾有过思虑?”

依照秦法,贵族势力将大不如前,好在这片土地,还能依旧留在他们的手中。

“回大王,庸族愿做秦人,自然也能遵守秦法,若是秦吏来此行法,本地氏族,尽皆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