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兴农策

姬圣伦说完,还不忘故意停顿了一下,他就是在给秦王思索的时机。

虽然这位君王,可以称之为天下明君,精通儒法兵纵横之道,可他对于农家之事怎么样,姬圣伦心中一直都没底,若是没有一定的了解,他说的这番话,还要给秦王再做个解释,才能让他彻底明白。

可令人惊讶的是,秦王很快地就点了点头!

他哪里知道,这就是九年义务教育的优越之处,还记得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有一门学科,叫做《社会》,里面所讲述的东西,的确很社会,都是华夏各地的风土人情,还有对社会的一个简单认知,世界观的初步建立,等到初中了,还有《地理》,正是因为它们,才让嬴荡明白,农业因地制宜的重要性。

还有他这个秦王,上辈子就是一个泥腿子,没少跟着父母种地,实践加上理论,这对他来说,也不难理解。

“果真大妙之论,寡人听得尽兴,先生请继续!”

嬴荡也是心中欢喜,似乎他一直想要找的那个人,就要来了。

“这其二,就是因时制宜,这与因地制宜同理,农业之兴,也随天时之变,此乃天道,不可更也,春时耕种,秋时收割,年年往复,天地开辟,自是如此。

秦王请细细一算,这三月开始耕种,九月十月之收,如此,一年十二月之久,而土地则只利用六七月的时间,那剩下六七月,岂能不加以利用,六七月变作十二月,意味着翻上一番,可若是要利用,那就需得按照农物之天时也。

能抗寒者,可在冷时耕种,能耐热者,可在热时耕种,这样一来,一年四季,都不至于令地空,地不空则粮食增加也。

以我之明察,秦国十郡,皆可如此,纵然河西,陇西之地,也可在秋收之后,在行耕种菘、菔之物,此二物能抗寒冬,能果民腹,每年秋收之后耕种,来年春种之前可收,一年四季,不空耗地利也。

荆州、襄州、巴中、蜀中,甚至南郡一地,都可在冬日种植麳麰,夏日种植谷稻,也可令地一年四季都不落空也!”

又是一个好计策。

这件事情,嬴荡以前也是想过的,但他想的并非是交替耕种,而是培育早稻,让水稻一年两熟,甚至三熟,只是怕被楚国学去,随即作罢。

现在有人重新提出来了,那就做吧,麳麰就是小麦,至于另外两种,应该是萝卜和大白菜了吧,这两样虽然都不是主食,但也不至于让人饿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