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德润渠

“启禀大王,大王所说,臣之前也曾做过思量,泾水洛水,都是从北至南,流到渭水之中,再与大河汇合,其中泾水水势凶猛,而洛水水势弱小。

其次,关中地势,尽皆北高而南低,这就导致不管是泾水还是洛水,就只能从北到南,一路南下,难以将这横行三百多里地,都进行灌溉,也让我秦,缺失一片沃野也。

经大王提醒,刚才臣也有所思,则可在泾水出水处,修建一座堤坝,将泾水引入到洛水当中,这样可与渭水并行,沿途再分出分支,如此一来,一条泾水之渠,横贯三百多里地,大王所说,尽皆灌溉。”

在说话间,芪伯还不忘伸出手来,在图上指出一条线路。

不错,那郑国渠就是这样修建的。

水势顺着流下去之后,刚好也可借助这北高南低的地形,从水渠当中引出许多的支流,由北到南,形成严密的水网,覆盖到全境,有了水,就有了沃野。

“寡人也以为自当如此,不知修建这样的大渠,依照我秦国国力,需得要多少时日?”

时间很重要,越快对秦国当然是越好。

虽然这不像是都江堰一样,要硬生生的开岩凿壁,在关中平原上,多是黄土,修渠肯定是容易一些,但麻烦的是,这渠实在是太长了,足有三百里,就是让一个人去走完,也需得花上好几日。

“回大王,臣以为,此渠修建,可依照都江堰之法,这渠道主干道,以及引水处,可由我大水司水民进行修建,至于支流处,可由号召关中氏族,共同修建,待到此渠一成,则可令他们享受水利,想必他们多半会应允吧。”

这个法子,的确可行,都江堰工程,源头是引水,水引入之后,该往哪里去流去,该怎么走向,这些都需要修渠的,而这些渠道,就多是发动的天府氏族所为,现在都江堰要竣工了,下方的开渠,还在进行当中,这将会持续很久。

看来这位司水大夫,在都江堰确实学得不少,将这公私合作的法子,也都学去了。

秦王点头,算是认可。

“如此,则需要五六年。”

芪伯又顿了顿,才给出了一个准确的时间。

修建都江堰和修建这渠,所花费的功夫对大水司来说,都是一样的,芪伯现在是修建都江堰,修出了经验,学会了掌控工程的进度,若还是以都江堰那样的阵容的话,五六年就能成了。

史书记载,郑国渠在吕不韦手中,前前后后修建了足有十年之久,那是因为秦国并未有这水民之法,何况今日之秦国,其吏治早就胜过那时,自然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对于这个时间,嬴荡也能接受。

在一统天下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关中都是秦人的基础,关中也是秦人统治天下的底气,对于关中的经营,是不能有半点放松的。

“好,大水司上下,此刻就可以筹备此事了,等都江堰工程一结束,则迁徙水民,开始全力以赴。”

修建都江堰的时候,秦国没有打仗,经历了五年的太平,再加上还有假币的功劳,才有今日之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