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南海到了

“秦国战卒有其六,虽同为一军,却各有所长也,皂游蒙鹜,最善夜袭,突袭,强攻,猛攻,卫城辛鹿,最善工事,最善防守,黑旗韩拙,最懂辎重,最懂谋略,擎苍都尉,车战之最,重甲之军,轩辕乌获,以骑见长,动如闪电,今日再见,这白驹一军,精通山地,知晓地利,战无不胜也,此番若无将军,单凭我楚军,哪有这般容易就到南海!”

答话者,乃是唐昧。

唐昧是个聪慧之人,与秦军作战日久,他必能知晓,秦国战卒厉害在哪里。

秦军上下,军令统一,士卒将军一心,可以百人作战,深入山地,不至于军阵有乱,这才是最高明的地方。

他素知兵事,他也清楚,要想做到这些,最难的就是要建立起来、这般完善的军制制度,也就是秦国演武宫常说的建制,秦军之利,就是这建制也。

卒知伍心,伍知什心,什知屯心,屯知百将心,百将知五百主心,五百主知千人心,千人知军侯心,如此层层连接紧密,步步尽皆相依,这样的大军行动起来,效率也是出奇的高,天下诸军做不到的,秦军是信手拈来。

“哈哈,说起来,还是我楚军,拖累了将军的步伐也,不然可以更快!”

楚国公子子兰,知唐昧之意,也是跟着附和起来。

这话也算不得恭维,事实就是如此,白驹一军,行之很快,很多时候,都是孟起在等候他们,而他们呢,要保证粮道,占据主要的城池,还要分出楚军,继续去平定反叛的氏族,一面再派遣官吏,直接开始治理。

这治理之法,也有秦臣辅佐,事情进行得是颇为顺利,渐渐的,子兰也明悟,秦国的强大,到底是在哪里了。

“南征之路,可以说是收获不小,我等一路所过平川,尽皆可以耕种,所遇不少百越之人,也尽皆可以教化,现在南海已通,该当禀明楚王,从楚国会稽一带,开辟海上之路,来抵达南海,令楚人来此混居,如此一来,十年就可尽皆纳入治下也!”

孟期所说的,都是秦王给他交代过的。

要想真正纳入治下,就先得开辟其影响,让百越之人,不至于反抗,要想有其影响,就需得在行之教化之时,让更多的楚人过来,影响到这里,与当地庶民混居起来,让他们和楚人无恙。

为了楚国征伐之事,秦国不仅是出兵,还出了粮草,甚至还出了秦吏,来帮助治理,不过,仅从现在来看,这已经算是赚了。

这么一大片土地,让楚人无暇北顾,秦国的东征之路,也将少一大敌也。

“不错,随将军所来秦臣,俱是英才,我楚难觅也,我为秦王异兄,不知将军,可否令他们尽皆归于我之麾下,辅佐我治理百越,我也当上禀我王,将百越赐予我为封地,这八万楚军,尽皆为我守护此地,我为楚国开疆拓土也!”

子兰的这话,着实让孟期吃了一惊。

赐予我封地,这还倒好说,可是让八万大军都留下,这就有点反抗楚王的意味了,听他的话,他是连班师都省了,直接在此地就要上书楚王,索要封地,这不是要独立,是要什么?

孟期立即看向唐昧,却见唐昧是风轻云淡之色,显然,这是两人早就商量好的。

百越有两千里地,又有秦臣为之辅佐,还有八万大军镇守,或许对子兰来说,回去争夺王位,不如现在做个治外之臣吗?